小學數(shù)學加法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反思

小學數(shù)學加法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反思

小學數(shù)學加法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反思

第四單元             加法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借助生活中的情境,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三位數(shù)加二、三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相關的計算。結合筆算加法,讓學生初步了解驗算的作用,學會加法的驗算方法,并初步養(yǎng)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筆算三位數(shù)加二、三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驗算。

教具:計數(shù)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口算。(小卡片出示)

2、              筆算。說一說計算過程。

二、新授例題。

1、              情境引入。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列出相應的算式不計算。

2、              板書:143+126

(1)   學生嘗試自已想辦法進行計算。

(2)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   用筆算的形式進行計算。引導學生自已注意:相同的數(shù)位要對齊,只有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應從個位算起。(指名說說筆算的過程,以及在結果中每一位上數(shù)表示什么?

(4)   三位數(shù)相加時,應怎樣列式,從哪里算起?

3、              驗算的方法/

(1)   什么是驗算?

(2)   將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交換列式。

(3)   學生筆算,看計算的結果和例題相比會怎樣?

(4)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題,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化。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從哪一位算起?驗算的方法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第33頁想想做做第4題。

教學后記:在例題1首先讓學生嘗試提問題,張家艷提出了:二、三年級合起來比一年級多多少本?這類問題在教學中還沒明確涉及到,可是有一部分學生已經(jīng)自已在嘗試兩步、甚至三步應用題了。

 

 

 

                         第二課時        進位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筆算進位加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并及時總結。概括筆算加法的法則,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筆算進位加法,掌握算理。

教學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2、              筆算,說一說計算過程。

3、              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出示例題圖,昨天我們解決了二、三年級的一共借書的本數(shù)。

1、              例(1)出示問題: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板書:85+143=)

學生嘗試筆算:組織交流,從哪位算起?說說個位上相加的過程。

十位上8加油站得多少?十位上滿了十怎么辦?十位上的和怎樣寫?

百位上相加是多少?為什么得2?

指名學生完整地口述筆算過程。

驗算并寫橫式上的得數(shù)。

2、              例(2)出示問題:一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學生列式:85+126)

學生獨立嘗試解決。說一說筆算過程。

3、              歸納總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題。

指名板演,組織交流,進行小結。

四、課堂小結。

教學后記:引導學生自已總結:哪一位上滿了十,就向前一位進一。課堂氣氛較好。

 

 

第三課時      鞏固練習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鞏固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行計算,并進一步鞏固加法驗算,提高計算能力,進一步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教學用光盤。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二、計算練習。

1、              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比一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              筆算。265+137               472+58

讓學生說一說筆算過程??梢栽鯓域炈恪?p />

三、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

1、              完成想想做做第6、8題。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分析問題能力。

2、              完成第9題,做完后,請學生結合情境,提出一些新問題。

四、課堂作業(yè)。想想做做第7題。

教學后記:復習加法法則,長度單位的進率。強調進率是十進制。

 

                   第四課時          連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學會用一個豎式計算三個數(shù)連加,掌握“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掌握三個數(shù)連加時湊十的簡便算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用一個豎式計算三個數(shù)連加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掌握連加時湊十法的簡便算法。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口算。

8+5+1      7+6+2      9+8+2      6+5+4       9+7+3     7+6+8

2、              引入課題。

二、新課教學。

1、              例題及問題:一、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學生列式:85+143+126

學生嘗試筆算出它的結果。再說一說各自的筆算過程。(一種是兩個豎式的,一種是列一個豎式的,再有一種是連著列豎式的)

比較三種列豎式的方法,你更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完整地口述筆算過程。

2、              教學試一試。

要求“四五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怎樣列式?(178+194+236)

列出豎式,你想怎樣算?個位上是幾個數(shù)連加?怎樣簡便?十位上呢?

學生嘗試筆算。

組織討論:個位上滿了二十怎么辦?百位上相加得多少?

3、              小結:幾個數(shù)連加,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在計算時,把能湊成10的數(shù)先加起來算比較簡便,如果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4、5題。

教學后記:通過學生的作業(yè)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計算十分的粗心,看錯數(shù)字,計算錯誤的現(xiàn)象十分多。加強練習。

 

 

第五課時        加法估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使學生重視估算的現(xiàn)實應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學會用“≈”表示估算結果。

教學重、難點:加法估算的理解與應用。

教具:教學用光盤。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              說說下面的各數(shù)各接近幾百。

896        401     609       593       689

2、              揭示課題。

二、新授。

1、              教學例題。

出示家電圖,商店里有這么幾樣商品,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各自的價格。

估計一下,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指名口答說說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個準確的價格嗎?(不是,它是一個大約的價格,所以在這里不能用等號,而要用約等號“≈”

讀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約等于五百元。

指導學生寫約等號,再齊讀。

2、              教學試一試。

完成第(1)問題。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決,指名說說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應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題。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不同的方法。

3、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題。

教學后記:個別習題學生掌握地好像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一做綜合習題就犯糊涂。但總的來說,學生掌握地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