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和兒童行為的關系

環(huán)境和兒童行為的關系

環(huán)境和兒童行為的關系


一位青島市民在公共汽車上讓座,卻被學生搶占,他將自已的遭遇投書當地媒體,引發(fā)了一場“為何少見紅領巾讓座”的討論。一位75歲老先生在討論中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現(xiàn)在的教育,還講不講“謙讓”和“尊老”? 
 
  這位老先生的疑問,是沒有根據的。有關部門就此事在青島市小學中進行了調查,面對“你在學校里是否受到了社會公德教育和文明禮貌教育”的問題,接受調查的近300名小學生,全都作了肯定的回答,都表示知道應該“尊老愛幼,謙讓有禮”。但當被問到“遇到特需乘客你是否會讓座”時,回答肯定讓座的學生卻只有一成。這就是說,10個明禮,只有1個會做。問題不出在“知”,而出在“行”,知歸知,行歸行,互不搭界?!?BR> 
  在對小學生的文明道德教育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知行脫節(jié)呢?且聽這些孩子訴說的不讓座的理由。有的說:“看到特需專座上坐的都是大人,他們都不讓,我就睹氣不讓座。”有的說:“有時看到老弱病殘者站著,但不在自已身邊,讓開位子會被旁邊的人坐下,所以干脆不讓?!庇械恼f:“有些大人好象欺侮人似的,他們不讓,專要小孩讓坐,我就偏不讓,有時還撒謊說自已肚子痛什么的。”這就是說,孩子不讓座,是受大人的影響。“大人的行為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贝笕说摹吧斫獭?,比空洞的“言教”更具影響力。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說是“一步行動勝過一打綱領?!贝笕硕疾蛔屪?,甚至搶座,孩子們怎么會讓座呢?這樣,學校在道德教育上雖“言之諄諄”,而孩子們在實際行動上卻難免“聽之藐藐”了。由此提醒人們,在對孩子的文明道德教育中,不但要重視“言”,而且要重視“行”。要使孩子言行一致,首先大人要言行一致。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倘若大人們都能“謙讓”和“尊老”,在公共車輛上蔚然成風,孩子們身處其中,耳濡目染,你不要他們讓座,他們也會坐不住的。風氣和環(huán)境,在教育塑造人上,具有巨大的無形的力量?!?BR> 
  心理學家諾爾蒂生動地描述了環(huán)境和兒童行為的關系―― 
 
  如果兒童生活在批評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指責; 
 
  如果兒童生活在敵意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打架; 
 
  如果兒童生活在嘲笑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難為情; 
 
  如果兒童生活在羞辱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內疚; 
 
  如果兒童生活在忍受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忍耐; 
 
  如果兒童生活在鼓勵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自信; 
 
  如果兒童生活在贊揚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抬高自已故的身價; 
 
  如果兒童生活在公平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正義; 
 
  如果兒童生活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具有信念; 
 
  如果兒童生活在贊許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自愛; 
 
  如果兒童生活在互相承認和友好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去尋找愛情?!?BR> 
  良好的環(huán)境和風氣,是要大人身體力行去營造的。因此,我以為,抓“紅領巾讓座”,首先要抓大人讓座。由此類推,要孩子重道德講文明,也首先要重視從大人抓起?!?BR> 
 
大河報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