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供“幫助”要慎重

老師提供“幫助”要慎重

老師提供“幫助”要慎重

  

在星期一《高矮排序》的活動后,我把一套套娃投放到了區(qū)域中。投放時,我是打開投放的,目的在于想讓孩子繼續(xù)在區(qū)域中進(jìn)行高矮排序的操作。

星期二,王志新和龍語欣來到益智區(qū),選擇了這套套娃。倆人開始給娃娃排隊,一會兒從大到小,一會兒從小到大。玩了一會倆人對排序不感興趣了。他們開始對娃娃本身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倆同時發(fā)現(xiàn)每個娃娃身子中間都有一道線。他們先在座位上不知商量著什么(我在其他區(qū)域,沒有聽到)。過了一會,就見王志新使勁地用雙手去掰套娃。看樣子,是想試試是否能打開。試了幾次后,娃娃還沒有被打開。于是,王志新和龍語欣一人拿住娃娃的半截身體,使勁往兩邊拔。剛一開始,倆人的動作不協(xié)調(diào)。后來,在不斷的嘗試過程中,動作越來越協(xié)調(diào),那道線變成了一道縫。他倆也由坐著變成了站著。這時,班里的助理老師秦老師看到了,她過去想幫他們打開。我連忙制止了,我說:“讓他們自己來吧!”其實,我也想看看他們到底能不能打開?會采取什么方式?會不會放棄?

就這樣,在沒有老師幫助的情況下,他們倆又商量辦法。最后王志新用腳踩著套娃底部的槽,使勁將套娃拔成了兩截。終于成功了!看到孩子興奮不已的神情,我在為他們的成功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想了很多。

如果因為孩子沒有按玩具的要求進(jìn)行排序,就制止他們的探索活動;如果看到孩子們打不開套娃,就馬上予以幫助,甚至親自動手幫忙……那孩子們還會有此時此刻的成功體驗嗎?遇到同類問題還會嘗試自己解決嗎?

在幼兒活動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老師在“幫助”孩子。但這些幫助是不是都是孩子需要的呢?我反思自己,在過去的一些活動中,因為怕麻煩或者急著干下一件事,甚至就是因為習(xí)慣常?!昂眯摹钡亍皫椭焙⒆咏鉀Q困難;因為怕他們不明白,就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答案?,F(xiàn)在想想真對不起孩子們。我的“好心”剝奪了他們探索事物的機(jī)會;剝奪了他們體驗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機(jī)會;剝奪了他們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機(jī)會。幼兒教育重在讓孩子獲得體驗,培養(yǎng)積極探索的精神和愉快樂觀的情緒。但在實踐活動中,這些方面往往容易被老師忽視。作為幼兒教師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行為,否則真會一不小心“好心”辦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