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從教師課堂語言說起--反思新課程理念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

關于從教師課堂語言說起--反思新課程理念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

關于從教師課堂語言說起--反思新課程理念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

    隨著課改的深入,“為討論而討論”,“為合作而合作”,“為活動而活動”等華而不實虛有其表的教學現(xiàn)象頻頻亮相。細細反思,觀念與行為之間總有那么一段距離。問題種種,都涉及到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擬以教師的課堂語言為切入口,以小見大,以點觸面,希望從中能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說明一些問題。

    在教學中,語言是紐帶,語言是課堂上師生間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師主要是通過語言向學生授業(yè)解惑,而學生則主要通過教師的語言理解和接受知識,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在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會說,隨著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運用,教學語言的紐帶作用會隨之減弱。但我們認為無論運用什么樣的現(xiàn)代教育媒體,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教學語言,相反它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因為我們授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教師富有情感地面對學生用口語講解有著很強的靈活性和針對性,特別是在與學生的思想交流方面,應該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與之相比的。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教師的課堂語言還存在以下幾種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 “流水帳”語言 A教師執(zhí)教“用乘法口訣求商”。首先出示例題,讓學生根據(jù)題意列式并嘗試計算,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多次提出“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而后組織反饋,學生一一展示探索成果(有的用小棒擺,有的分圓片,還有的直接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每一種方法展示之后,教師提問:“對嗎?”學生齊答“對”,順利通過。最后,依次完成教材后面的練習。整堂課,教師表情嚴肅,語調平淡,從例題到練習,過程非常流暢,如流水帳般過了一遍,而對于本堂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在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用乘法口訣求商”卻未曾提及。在課后的追蹤調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能清楚說出算理的學生了了無幾。

    分析 A教師的觀念是新了——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形式也有了——讓學生自主探究,課堂教學的表面效果也是好的——學生都會用乘法口訣求商了。但實質呢?“學生的各種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之上?各種算法之間又有什么樣的本質聯(lián)系?”教師含含糊糊。計算教學重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而教師為了追求形式,卻忽略了對知識本身的教學。再加上教師的語言枯燥乏味,毫無吸引力,更無回味價值。在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下,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能保持多久?課堂教學的效果又如何?

    現(xiàn)象二: “做秀”語言 B教師執(zhí)教“倒數(shù)”一課,B教師進走教室容光煥發(fā),開場白:”同學們,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內容?“語調自然、柔和,開門見山,給人一種完全不同于A教師的親切感。受上課教師的影響,學生也個個心情愉悅,精神振奮,課堂氣氛很和諧。而課堂進行至半,B教師仍一如既往地”甜言蜜語“,在老師的”催眠曲“下,終于,有的學生忍不住了,開始昏昏欲睡……

    分析 ”倒數(shù)“一課知識點不多,難度也不大,高年級學生完全有獨立學習的能力,而教者卻不僅處處”鋪石搭橋“,而且對學生的回答總是欣喜若狂,激動非常。教師語言做作,情緒激動,使學生疲勞、厭惡,”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也不足為奇。新課程提倡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安全的學習氛圍,但絕不等同于不顧學生心理感受,一味的”甜言蜜語“。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需要鼓勵,需要表揚,但更需要挑戰(zhàn),唯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中,才能證明其實力,樹立其學習的信心。

    現(xiàn)象三: ”泥水“語言 C教師執(zhí)教”有余數(shù)的除法“,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采用多種策略找到了答案,明確了算理,在交流時,教師追問:”商的個位上為什么要寫0?“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回答:”0在這里要占位?!盎蛟S是教師不放心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或許是擔心”魚目混珠“,教師又重新開始解釋:”我們看,剛才分的小棒……”反反復復,羅羅嗦嗦,顛來倒去,拖泥帶水,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昏昏欲睡。

    分析 正如鄭毓信教授所形容的,站在二樓,明明可以直接上三樓,教師非得學生先回到一樓再上三樓。根據(jù)課后調查,這樣的講解,對于這個班中90%以上的學生來說是多余的。在教者如此的講解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效果又如何呢?

    從觀念到實踐,是一個質的飛躍,有怎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怎么樣的教學語言,而語言沒有固定的形式,唯有不斷錘煉,才能口隨心愿,才能正確表達我們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