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地認識手與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動手能力

科學地認識手與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動手能力

科學地認識手與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動手能力

  

一、手的復雜動作與它的秘密
   
    先看機器手動作發(fā)展的兩個例子: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約翰遜空間中心開發(fā)的機器手,它可以操縱和抓住微重力中的移動物體,完成簡單的伸握和旋轉三個自由度的動作;[1]解放日報 2001年9月21日報道,世界首例跨洋遠程外科手術是由關節(jié)靈活的機械手重復醫(yī)生的每個動作進行的。[2]這兩個事件說明機器手動作開發(fā)邁向了新的高度。機械手尚且如此,人的手動作定不斷地向更精細的方向發(fā)展。我國著名手外科專家顧玉東先生認為,人手能夠完成27種復雜動作,是目前任何一臺機器手所不能比擬的。這27種動作是:捏的動作,包括側捏(開鑰匙)、肚捏(寫字)、尖捏(拾細物)、捻捏(辨物)、搓捏(點錢),握的動作,屈的動作,旋轉動作,還有托、扭、擰、撕、推、抓、刮、撥、叩、壓、挖、彈、鼓掌、夾、穿、抹、拍、搖、繞。能完成這么多動作的秘密在于人手有19塊內部小肌肉共同協(xié)調運動。這19塊內部小肌肉分別是拇指處4塊,小指基部4塊,手指間骨骼肌7塊,蚓狀肌4塊。19塊小肌肉如果損壞,迄今為止還不能重建與修復,成為手科學領域中的哥德巴赫猜想。[3]腦生理學研究證明,人腦功能具有區(qū)域性特點,即在腦的某個塊面上比較側重某種功能,但是分工不絕對。在腦的動作神經(jīng)中樞里,有掌管手運動功能的神經(jīng)組織,使手在運動時,與大腦相應管理手功能的神經(jīng)元相聯(lián)系。手的動作愈精細,操作程度愈復雜,相應在大腦上占的面積愈大。一般來說,拇指與食指能完成相當復雜的精細動作,在大腦的運動中樞上占很大的面積,因為它需要有許多復雜功能的神經(jīng)元支撐。也就是說,對手進行各種動作的訓練,實際上使得大腦得到鍛煉與刺激,腦與手的聯(lián)系和腦內部的聯(lián)系都得到加強,從而對改善腦功能起了積極的作用。要開發(fā)腦智慧,動手操作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二、幼兒園、家庭教育中關于兒童手訓練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幼兒園教育中的主要問題是一部分教師對兒童手訓練只認識到了其作用是促進小肌肉發(fā)育和發(fā)展精細動作等,而對手訓練則缺乏方法與途徑,僅局限于生活活動、美工活動和自制玩具等活動;而且對手的復雜功能缺乏科學的了解,全方位訓練手的各種精細動作未提到議事日程。
    家庭教育中的誤區(qū)還更多地表現(xiàn)在觀念上,他們沒有認識到手活動與腦活動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他們認為生活中的學習不是學習,拿起書本才是學習;又認為動手操作用不著從小培養(yǎng),長大自然會,從小做事是浪費智慧不值得,從小應該多讀書。所以生活上處處包辦代替,使孩子失去鍛煉機會。殊不知,學前兒童正處于經(jīng)驗各種生活的時期,他們的周圍生活是他們學習內容的主要來源,整個過程又與動手操作緊密聯(lián)系。
    學前兒童主要是在活動中學習,陳鶴琴先生提倡“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就是鼓勵兒童通過做事獲得發(fā)展。例如兒童空間知覺不是從學幾何開始,而是從搭積木、日常生活的穿衣開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