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把握對孩子的期望

合理把握對孩子的期望

合理把握對孩子的期望


天下父母心,每一個父母都對孩子有著自己的期望,這些期望到了孩子的身上,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壓力。動力則能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幫助孩子更好的達到自己的目標。壓力,則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負面效應,甚至反而形成孩子的厭學、對父母的反感、對社會的反感。那么如何合理的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1、拓寬期望面。  
 
  現(xiàn)代社會雖然還是以智能高低、學業(yè)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標記,但是事實上,成人世界的很多事例表明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具有許多評價標準。我們所看到的成功人士也不都是智力超常者,學歷也不能證明能力。所以,期望孩子擁有過高的智力,期望孩子能擁有很高的學歷,不如期望孩子能夠有實際的能力,擁有堅強的性格?!?BR> 
  在羅馬,有個小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那么理想,成天郁郁寡歡。一次,父親把他帶上了羅馬一座教堂高高的塔頂?!巴虑魄瓢?,親愛的孩子,”父親指著像蜘蛛網(wǎng)般的街道說,“通向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fā)現(xiàn)這條路達不到目的地,就走另一條路試試!”多么聰明的父親!他以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表達了對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  
 
  2、期望應與孩子的能力水平與志向愛好相符合。  
 
  很多父母都不厭其煩從自己的好惡出發(fā),形成對孩子的期望,替孩子設計一個未來的宏圖。甚至在父母心目中,對孩子期望的高低也會出現(xiàn)攀比心理。 
 
     但是那些不切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的期望,往往事與愿違。成功的父母,在對孩子有所期望之時,先不妨評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點、興趣范圍、個性特征。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優(yōu)勢在哪里,不足之處又有哪些;有些行業(yè)上的成功,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智能水平,還需要有許多非智力因素的參與,孩子是否具備了,或者是否可以通過一定的培養(yǎng)達到;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興趣的或鐘愛的;孩子的個性最適宜于從事哪些工作……如此等等。父母要記住,要以孩子自身作為參照,以他的特長為出發(fā)點,而不要以周圍人甚至自己作為期望的參照物與出發(fā)點。  
 
  3、表達適度,激發(fā)動機。  
 
  要將期望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實,得讓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轉(zhuǎn)化為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把被動變?yōu)橹鲃?。?BR> 
  如今的孩子,生存于信息時代,生活在獨生子女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所以他們生來就被置于五彩繽紛的天地里,享受著眾多成人給予的關愛。在這樣的生存空間里,孩子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了一種被動的習性,習慣于等待信息與指令。比如說,凡事都要大人說了才去做,每天在電視屏幕前一坐就是兩三小時,被動地接收著電視上的“精彩節(jié)目”。如此一來,那些真正源自于內(nèi)心的需求與動機則顯得相當缺乏,導致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水平較低。  
 
  如果,父母只是以一種灌輸?shù)姆绞饺ケ磉_自己的期望,喋喋不休,就親子間的交流而言,孩子仍然扮演了被動的角色。其結果,要么使孩子人云亦云地盲從,要么使他對什么都無所謂,對父母的期望不屑一顧,還有就是使孩子產(chǎn)生“你越是要我這樣,我越是要那樣”的逆反心理。這樣的期望,能對孩子產(chǎn)生作用嗎?一句話,第一次講可能是真理,第十次講就是陳詞濫調(diào)了。在一個適宜的時間與場合,與孩子一起探討一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其效果遠遠勝過一日十次的重復。  
 
  父母還應訓練孩子成為生活的主動參與者。這就要求父母適當減少對孩子的關愛與期望,多讓孩子自己作判斷、作選擇,承擔家庭與社會的責任,將生存與發(fā)展作為自己的內(nèi)在需求。“外部力量要通過內(nèi)部因素產(chǎn)生作用”,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要一看到孩子有獨立意識的跡象便壓制,擔心現(xiàn)在哪怕作出一點讓步就意味著會出現(xiàn)越軌的行動。  
 
  因此,不如給孩子營造民主寬松的家教環(huán)境,給孩子心理和人格發(fā)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發(fā)展。當然,民主式的父母也對孩子的發(fā)展提出建議,理性地指導孩子成長。:一是父母對孩子在學習上要求不要太多,但在做人上要求孩子做一個正直的人;二是不要求孩子獲得多少收獲,不施加壓力,只要盡力即可;三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此,有的父母不看電視甚至少說話;四父母不打罵孩子,所謂棒下出孝子或出才子并非真理創(chuàng)造力  
 
摘編自上海學前教育網(wǎng)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