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雛鷹展翅助力

為雛鷹展翅助力

為雛鷹展翅助力

  自2000年以來,她共獲得各類科技創(chuàng)新大獎22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11項。在全國第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院士”評選活動中,她光榮入選,從而成為廣州市歷史上惟一獲此殊榮的女孩。

  要想獲得就要付出

  有人把獨生子女比喻為“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集種種寵愛于一身。但獨生女孩梁蘊昕卻從來沒享受過“小公主”的待遇。她爸爸梁智勇告訴她:要想獲得,就要付出自己的努力。
  一次,小蘊昕跟著爸爸去逛書店,她看中了一本漫畫書,懇請爸爸給她買下來。可梁智勇卻對女兒認真地說:“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要想獲得就要付出。如果這個月你在幼兒園能獲得5顆星,這本書就歸你!”
  小蘊昕只好為此而努力。她在幼兒園吃飯?zhí)貏e慢,常常是別的孩子都吃完了,她的飯只吃了一半。為了獲得一顆“星”,她總結出自己吃飯慢的原因:思想不集中,喜歡東張西望,愛說話……她決定克服這些缺點。
  一個月過去了,小蘊昕終于得到了她所喜愛的漫畫書。
  從此“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任何成功與獲得都需要靠自己努力”的道理,深深地刻在了小蘊昕的心上。
  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小蘊昕報名參加了小發(fā)明創(chuàng)造班,該班要求學員必須學會使用螺絲刀、鉆子、車床、鉗子、鋸等工具。望著這些難題,一些同學退怯了。小蘊昕的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她父親問她:“當初,你為什么要參加這個小組呢?”“我也想成為‘愛迪生’。”“那么,不付出怎么可以得到?”
  此后,小蘊昕再也沒有提出“退班”的事,沒多久,她就熟練地掌握了運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的本事了。
  點評:“有獲得就要有付出”,這是每一位家長都會說出的一句話,但卻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要求孩子做到的生活準則。對青少年來說,真正理解并達到這項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處理好給予和獲得之間的關系才能在當今社會獲得立足之地,才能具備競爭的資格,才能處理好新時期的人際關系,也才能獲得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梁智勇給女兒選擇的第一課人生常識是十分正確的。為孩子日后的成人、成材打好了“底色”。

  做一個關心他人的人

  自私自利的人決不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梁知勇經常教育女兒:做人,就要做一個關心他人的人。關心他人,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父親的善良教育,對女兒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很小的時候,她就懂得了關愛家里的人,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給家人送去關愛的同時,她也給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帶來了靈感。
  小蘊昕的奶奶患腦萎縮,長年臥病在床。小蘊昕的父母對老人關懷備至,沒有一名怨言。父母的孝行,對孩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每天放學回來,她總是先到奶奶的床前,給老人講述學校當天的趣聞,為奶奶排遺憂愁。還主動承擔給奶奶喂藥的任務。
  在這過程中,小蘊昕也有自己的苦惱。由于湯匙的底比較淺,而奶奶又是躺在床上,所以喂藥時經常出現(xiàn)灑藥的情況,奶奶還會嗆咳。看見奶奶難過的樣子,小蘊昕想:如果改造一下湯匙,奶奶就會減少痛苦了。
  她馬上動手,在爸爸的指導下,以一把普通的湯匙為基礎,經過一系列的加工改造,實用的“喂食湯匙”誕生了!它一問世,就榮獲了第二屆慶齡少年兒童發(fā)明獎二等獎。還榮獲2002年度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創(chuàng)新獎等多項國家、省、市級大獎,并獲得了國家專利。
  小蘊昕的媽媽黃潔玲除了操持家務,還要照顧臥病在床的奶奶,非常辛苦。小蘊昕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天寫完作業(yè)。她都要主動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一次,她在幫媽媽清洗青菜時發(fā)現(xiàn),盡管在水龍頭下已做了極大的努力,但菜還是洗不干凈。于是她想:如果能發(fā)明個又省水又省力的洗菜盆,媽媽就不會這么累了。她馬上把自己的想法投入實踐,在不斷的努力中,一個“高效節(jié)水洗菜盆”問世了!它榮獲了第十八屆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等獎等3項大獎。
  在父母的熏陶下,小蘊昕不但關愛自己的家人,關心老師和同學,她把溫暖還送給更多的需要關愛的社會上的人。
  廣州的夏天非常炎熱,一次在公交車站等車時,小蘊昕看到馬路上的氣溫明顯高于其他地方的氣溫。盡管灑水車不停地工作,但仍然塵土飛揚。她想到了司機、交警的辛苦,于是“馬路——灰塵——降溫”的思路開始在她的思維中運轉起來。
  經過不斷地試驗、論證,她提出了一套先進的“城市馬路除塵降溫新方案”,得到了有關專家的充分肯定,并獲得省、市級兩項大獎。
  點評:小蘊昕的任何一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體現(xiàn)著一種對他人、對社會的濃濃的關愛,所以她的“作品”都具有明顯的人性化的體貼的特點。這應該成為21世紀新產品誕生的主要特色。因為任何一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倘若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最基本的準則,它也必然喪失了存在的意義和可能。小蘊昕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之所以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關鍵在于它和“關愛他人、關愛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對于小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小蘊昕在從事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也曾在困難面前產生過退卻的想法。但她最后還是挺過來了,因為每當她要后退時,爸爸就要給予必要的及時的鼓勵。梁智勇對女兒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在研究、改進新式湯匙期間,由于小蘊昕受到知識的限制,她只能把自己的設想畫出草圖而不能制出實物。為了實現(xiàn)女兒的美好愿望,父親為她請了一位師傅,專門兒做指導工作,而父親就是師徒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無論刮風下雨,“橋梁”都無所畏懼地完成自己的聯(lián)絡工作。
  父親默默無聞的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女兒。她每年都要參加幾個比賽,每次申報表格的填寫,梁智勇都會耐心地在一旁陪伴。
  2004年5月,當梁智勇得知女兒榮獲“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的榮譽時,開心極了。盡管身體健康不允許他遠行,但他還是伴隨女兒一起,到北京分享她受勛時激動人心的歡悅!
  梁智勇這種“堅持”的品格,深深地影響了女兒。她也在“堅持”精神的激勵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著,收獲著。
  點評:滿足于既得的成果,是人類最大的悲哀。唯有不滿足,才能推動歷史的進步,才能使社會發(fā)展。梁智勇告誡女兒的“堅持”,就是讓她永不停步,失敗了也要堅持。堅持不僅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也是事業(yè)成功的必要保證。只有堅持,才能不功虧一簣,只有堅持,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每位望子成龍的家長,都應該讓你的孩子具有這種可貴的品格。


  ◆ 編輯語絲——為孝鼓掌高歌

  勞 云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及今,我們都在大力地宣傳它,弘揚它。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為“孝”盡職盡責呢?
  本期報道的“崔河龍事件”足以說明:“不孝”還是相當一部分國人的人格缺欠。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欲,喪失人性的崔河龍竟殘忍地對80歲的老母施加拳腳11次!打累了,他回屋看電視,直至打到老人咽氣。他還曾在風雪之夜,乘老人滑倒之機踢斷她三根脅骨!
  我們無須歷數(shù)這個禽獸不如的逆子的罪行,但應該拷問:我們的德育收到了什么實效?!如此的德育空白,我們應該如何來填補?
  當代國人們慣用的口號是“從娃娃抓起”,倘若把這句話用到培養(yǎng)孩子的孝道上還是很合適的。
  值得慶幸的是張斯振的行孝事跡,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讓張斯振的板車,永遠響徹在我們的耳邊,讓張斯振的孝行永遠作為激勵我們奮進的動力。為張斯振的孝行,鼓掌歡呼!
  在一篇有關德育的報道中說,有個小學生的愛好是吃鮮蝦,在這個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母親為了彌補兒子愛的缺失,使盡了渾身的解數(shù),千方百計地讓兒子每天都能吃到一次鮮蝦。一天,兒子吃膩了,母親把他剩下的一只小蝦吃了,不料惹得兒子大怒,端起盛蝦的盤子狠狠地砸向母親的額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這方面,“老外”們的教子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他們的學校里并沒有“思想政治”、“道德品質”之類的課程,但他們對孩子的文明禮貌教育卻并不放松,在日常行為的施教中,處處滲透著“孝”的內容,他們的孝道培養(yǎng)是從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杯水、一碗飯,一個敬禮,一個助人為樂的小事做起,在十分自然的生活習慣中,培養(yǎng)起孩子敬老、愛老、孝老的美德。這種美德,也成了他們性格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是“老外”們先成人、后成才的人生信條。其效果,遠遠大過我們的“政治掛帥”、“五講四美三熱愛”之類空乏無力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