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 三味書屋 說課 教學資料

語文課文 三味書屋 說課 教學資料

語文課文 三味書屋 說課 教學資料

一、教材分析

我說的是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第二課《三味書屋》。這篇課文具體介紹了三味書屋內(nèi)部的陳設和魯迅童年時期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好學的事跡。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是魯迅小時候上學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順序介紹了三味書屋內(nèi)部的陳設。第3段從魯迅書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這篇課文文字精煉、條理清楚,是本冊教材中培養(yǎng)學生言之有序、連句成段能力的重要課文,目的是繼續(xù)運用讀課文、劃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閱讀按方位順序?qū)懙囊欢卧?,逐步形成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學到作者觀察事物,連句成段的方法,為本單元習作打下扎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三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后思考練習,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理解課后題3兩個句于的含義。

2.學會閱讀按方位順序?qū)懙囊欢卧挕?/span>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4.了解魯迅小時候勤奮好學的事跡,初步培養(yǎng)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習慣。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進一步落實單元訓練項目,閱讀按方位順序?qū)懙囊欢卧挕=虒W難點有兩個:

1.課后題3兩個句子含義較深,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

2.課文第2段除了“正中墻上”、“畫前面正中”、“周圍”、“東北角上”四個大方位外,還具體寫了“畫上”、“桌上”兩個小方位,與上一課介紹方法不同,學生不易區(qū)分。

四、教學過程

1.課時安排:本課我打算上三課時。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初讀課文。學習第1段。

第二課時學習第2段。

第三課時學習第3段,總結(jié)全文。

2,課前準備:課前老師準備好錄像帶,小黑板,《少年魯迅的故事》一書,話筒一只,三角旗一面,旅游帽一頂。每位學生準備一份拼貼三味書屋平面圖的材料。

3.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解題,激興趣。

板書課題后,老師出示《少年魯迅的故事》一書,把有關“三味”的典故告訴學生。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我認為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要盡量增加信息密度,豐富與課文有關的信息量,用教師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課外查閱資料也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提問題。

傳統(tǒng)教學往往是教師嚼爛了喂給學生吃,學生不會主動求知,但當今社會知識激增,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終生受用的知識,因此,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自學時,我首先要求學生讀通課文,因為讀通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我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巡回指導,看看差生是否能將生字字音讀正確,把長句讀流暢。檢查朗讀時,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你喜歡讀哪一節(jié)就站起來讀哪一節(jié),使枯燥的讀書變得扎實有效,生動活潑。然后,請學生運用本冊第一、第三單元學過的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詞語,并且匯報交流。但是,一篇新課文,學生通過自學不可能什么都懂,緊接著,教師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這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教,而且學習由疑問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對于學生的積極探究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第三環(huán)節(jié):細讀,解疑難。

1.學習第1段。

教師簡單介紹魯迅后,讓學生用“浙江”、“紹興”、“三味書屋”、“魯迅”說一句話。這種變換詞序的訓練能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2.學習第2段。

這段是按方位順序?qū)懙模潜菊n教學重點。因為學生已學過《我們的教室》一課,初步掌握了用讀課文、劃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閱讀按方位順序?qū)懙囊欢卧挘越虒W時我采用導學式教學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讀寫知識進行自學自悟,教師適當點撥講解,在重點、難點上下一番功夫。

具體分5步進行教學:

1步,復習學法,為遷移提供條件。

2步,運用學法,四人一組自學,教師巡回指導,從傳統(tǒng)的“師——生”單向交流轉(zhuǎn)變?yōu)椤皫煛?、“生——生”的多向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讓他們在集體中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

3步,檢查自學,請學生拿出學具,按觀察的先后順序把這些東西貼到圖中相應的位置。再叫一名學生上來貼,貼好后,大家對照課文有關句子討論評價,引導學生再次深入理解課文,接著放三味書屋錄像,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直觀地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種檢查形式符合反饋原理,因為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習者吸收并輸出信息,通過反饋和評價知道正確與否的過程。

4步,了解寫法。以第1句為例,把原句與“三味書屋正中的墻上有一幅畫”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正中的墻上”寫具體的,“正中的墻上”和“畫上”是什么關系,然后請學生找出第二段中同樣方法介紹的句子讀一讀,這段沒有具體介紹魯迅的書桌,最后讓學生仿照第1句寫法填空:( )是迅的書桌,書桌上( )。這—步既有知識的理解積累,又有遷移運用,由扶到放,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5步,游戲激趣,結(jié)合平面圖做一個導游三味書屋的游戲,一個學生做導游,拿著三角旗和話筒,導游介紹要具體,其他同學做游客,可以向?qū)в翁釂?,通過游戲引導學生把課文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培養(yǎng)他們的言語交際表達能力。

總之,這5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把閱讀理解,動手操作,口頭表達有機結(jié)合,多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卓有成效的訓練。

3.學習第3段。

本段是落實思想情感目標的重點段,教學時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揣摩語言、體會含義、陶冶情操。具體分3步:

1步,默讀、引讀,初步了解“早”字的來歷和作用。

2步,抓住重點詞句研讀。本段最能體現(xiàn)魯迅精神的有3句話。第1句“魯迅幾乎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闭n后題31句話中沒有“幾乎”兩個字,我認為應該加上去,因為“幾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幾乎天天”并不等于“天天”,如果省去了這兩個字,句意就有變化。這句話中的“奔走”的“走”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選擇意思:1,步行、走路。2.跑?!坝冢薄ⅰ爸g”用找近義詞方法理解。“當鋪”離今天的生活較遠,由教師講解。這些詞的意思弄懂了,整句話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第2句“他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這句話中的“刻”字看似平常,其實用得很傳神,我引導學生把“刻”與“記”進行比較,通過反復推敲,使學生不僅領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而且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這兩句就是課后習題3要求理解的兩句話。教師力避結(jié)論性的講解,引導學生參與理解句子的過程,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針對一些學生受批評時拼命強調(diào)理由的現(xiàn)象,教學時我還抓住“勤奮好學的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這句話做文章。先說說什么叫默默地?再說說魯迅當時可能在想什么?通過填補情節(jié)空白,去感受魯迅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對他產(chǎn)生由衷的敬意。

3步,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第四環(huán)節(jié):復讀,談感想。

教師概括課文內(nèi)容后,讓學生再讀課文,然后巧用已營造的課堂氛圍來個趁熱打鐵,讓學生說說:自己學習上存在什么問題,應該把哪個字深深地刻在心里。把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

4.作業(yè)設計。

本課作業(yè)除了分課時完成語文課堂作業(yè)本外,第2課時讓學生仿照第2段寫寫少先隊隊室,引導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做到讀寫結(jié)合。第3課時作、業(yè)是課外閱讀《出入當鋪和藥鋪之間的孩子》一文(見《少年魯迅的故事》第13)。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體現(xiàn)大語文的教學觀。

5.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圖文結(jié)合,直觀形象,突出了重難點,是教學內(nèi)容的高度濃縮,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