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認識圓柱體》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圓柱體》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圓柱體》反思

1、大班科學教案《認識圓柱體》反思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jié)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jié)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qū)別的。然后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了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fā)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2、大班教案《球體與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2、能區(qū)別圓片和球體及圓柱體的不同,發(fā)展幼兒的辨別力。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jié)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在實踐中感受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小箱子,乒乓球及各種球體、圓片紙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組織教學。

  二、邊看邊玩,引導探究。(區(qū)分圓形與球體)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后回答。

  2、教師小結(jié):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3、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

  4、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jié)。

  5、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滾動,并啟發(fā)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6、教師小結(jié):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球體的外部特征,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三、自主嘗試,認識區(qū)分。(區(qū)分球體與圓柱體)

  1、出示圓柱體。

  2、球體和圓柱體比賽滾。(比滾)

  A、請個別幼兒上來滾一滾圓柱體與球體,看看他們誰快誰慢?

  B、講講為什么?

  3、球體和圓柱體比疊高。(比疊高)

  A、請小朋友把你疊的圓柱體和好朋友再疊一疊,可以嗎?把兩個球也疊一疊,可以嗎?

  B、為什么?

  4、擺一擺。(把五個一圓的硬幣疊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么?)

  5、小結(jié):象球這種每個面都是圓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滾,但不可以疊起來的物體,我們叫它球體。象幾個硬幣疊起來的,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可以向前向后滾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四、參與游戲,鞏固練習。

  “奇妙的箱子”。讓幼兒逐個摸出箱中的物體,摸出后按圓形、球體、圓柱體分類。

  五、活動小結(jié),拓展延伸。

  說說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球體和圓柱體?

  六、課后完成,親子活動

  1、開展一次家庭球賽。

  2、將家里的衛(wèi)生紙疊一疊,看看能疊幾個,明天與大家分享。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diào):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征,獲取有關(guān)球體的科學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培養(yǎng)其關(guān)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大班幼兒探究欲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fā)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標。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了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后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課后通過反思,我發(fā)現(xiàn)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利用準備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qū)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qū)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疏忽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qū)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fā)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說說圓與球體的區(qū)別時,我過于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fā)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發(fā)展的空間太小。

  3、為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fā)揮出作用來。比如:在讓幼兒通過摸、看、滾來區(qū)別圓與球體的區(qū)別時,有一部分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征,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

  4、在讓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diào)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培養(yǎng)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孩子的時間不夠,過于急噪。

  5、我發(fā)現(xiàn)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著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chuàng)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于慢。

  在幼兒經(jīng)歷了探索、發(fā)現(xiàn)→感知、體驗→發(fā)展的全過程中,作為教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應是組織者、點拔者,我們更應關(guān)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評價,才能促使幼兒獲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發(fā)現(xiàn),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

3、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比較認識圓柱體的特征(像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下圓面一樣大)。

  2、 提供多種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并用語言表達操作結(jié)果,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加深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

  3、 培養(yǎng)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4 、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5 、 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線 彩帶 橡皮泥 鉛筆 白紙等

過程活動

  (一)、組織教學

  1、 教師:(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們長的一樣嗎?我要把它們放在地上滾一滾,用手輕輕一推,它們滾動的軌跡怎樣的?

  2、 幼兒嘗試,發(fā)現(xiàn)軌跡。

  在你們的椅子下面也放著兩樣和張老師手上形狀相似的物品。請你們拿出來也和老師一樣,放在地上滾一滾,看看你們滾動的軌跡是怎樣的?

  3、小結(jié):一個直著往前滾,一個繞著圓圈滾。(并在黑板上畫出兩種軌跡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圓柱體”,在操作中感知圓柱體的具體特征。

  1、 請幼兒找出兩個物體的不同之處:請你們把直著滾的放在左邊的桌子上,把繞著圓圈滾的放在右邊的桌子上。再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為什么這邊的東西都是直著往前滾的?而另一邊卻都是繞著圓圈滾的?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2、 幼兒結(jié)論:杯子的一個圓面大一個圓面小,而罐子的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

  3、 通過測量,引出圓柱體的具體特征:你們憑什么說罐子的上下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今天剛好帶來了繩子,我來測量一下。(教師測量)你們真棒,說的一點兒都沒有錯。杯子的圓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圓面是一樣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著往前滾的地方隨機抽取一個來檢測,看看結(jié)果還是不是一樣的。(教師邊演示邊和幼兒一起說)

  4、 數(shù)學里面,這種象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面圓面和下面圓面一樣大的形狀就叫做圓柱體

  5、 判斷圓柱體與非圓柱體。

  1)出示小鼓:這是圓柱體嗎?為什么?

  2)出示圓面一樣大而中間凹進去的實物:這是圓柱體嗎?為什么?

  6、 提供材料讓幼兒在眾多的物體中,尋找圓柱體:

  1) 老師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線、彩帶、橡皮泥、紙和筆。請你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測量并將是圓柱體的物品找出來放在籮筐中。

  2) 教師每組抽樣檢驗,小結(jié):這是誰測量出來的?你是用什么材料測量的?測量的結(jié)果是什么?所以,它是圓柱體。

  (三)、自制手拉車,并在游戲中結(jié)束活動

  教師:圓柱體還可以變成好玩的手拉車呢,看!我用繩子一穿。手拉車就完成了。繩子一拉它就跟著我們走了。哦,出發(fā)嘍!

反思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學很強的學科,但它又無時無刻的在我們的身邊發(fā)生:一片樹葉、五個好朋友、馬路邊的廣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鉛筆很多都是圓柱體的……既然它如此貼近我們,我們?yōu)楹尉筒荒茏尯⒆又鲃尤グl(fā)現(xiàn)、去探索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奧秘呢?因此,我設計了《認識圓柱體》這活動。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并且很難聯(lián)系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征。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于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并且善于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采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nèi)ハ嗷W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征,并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后,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游戲中結(jié)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fā)現(xiàn)的喜悅。經(jīng)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jīng)幸福的感受到了。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帶班時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難有跳出來思考的時間。觀摩卻給了我們更客觀、更冷靜地了解我們的工作環(huán)境,甚至了解自己的機會。今天作為一名學習者的我,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機會而感到慶幸。慶幸的是有那么多的名師和同盟姐妹給我指點彌經(jīng),望各位多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4、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日歷》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日歷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guān)系,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的功用,能運用日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搜集各種掛歷、臺歷、日歷、年歷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兒每人一個年歷卡片、每組一個臺歷。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日歷,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謎語,引出日歷。

  可提問幼兒:你是怎么才出來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歷。

  請幼兒說說:你還見過那哪些不同的日歷。

  小結(jié):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周的叫周歷,每頁顯示一月的叫月歷,每頁顯示一年的叫年歷。日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臺歷、年歷卡等,現(xiàn)在又有了電子日歷。

  3、出示年歷卡,了解年、月、季節(jié)的關(guān)系。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是一個季節(jié),共有四個季節(jié)。

  4、學習查看日歷。直到今天是幾月幾日,能在年歷中找到當月,在月歷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幾。

  二、嘗試使用年歷卡,豐富生活經(jīng)驗。

  1、找出自己和親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在年歷卡上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年歷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的具體位置,并搶答是星期幾,答對者可給與獎勵小粘貼。

  三、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當天是星期幾?明天又是幾月幾日?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后不會再回來,我們應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打開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制作本月的月歷。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于是我用講一個關(guān)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5、大班教案《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jié)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jié)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qū)別的。然后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了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fā)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6、大班科學教案《認識蚯蚓》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捉蚯蚓活動,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習性及用處。

  2.培養(yǎng)認真觀察的習慣。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可樂瓶底若干個,小木棒若干根。

活動過程:

  1.捉蚯蚓。

  (1)帶領幼兒在草地上或花壇中挖幾條蚯蚓,并看看它在泥土中是怎樣活動的。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身體像什么?什么顏色的?有沒有腳、眼睛和耳朵?是怎樣運動的?

  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huán)節(jié)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3.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何用處。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吃什么?有什么本領和用處?

  蚯蚓生活在濕土中,吃土中腐爛東西,有時也鉆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爛的葉子。它喜歡在土壤中鉆洞,人們稱它為松土能手。它的糞便是好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治病,也是家禽、家畜的好飼料。

  4.講述故事《青蛙和蚯蚓》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幼兒興奮緊張的場面比如:在摸蚯蚓環(huán)節(jié)時有的孩子膽小不敢摸、或者壯大膽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們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和處理好該事情,讓幼兒處于一種輕松、自然地狀態(tài)下完成認知。《綱要》提出:以關(guān)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它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整個過程關(guān)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的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7、大班教案《認識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jié)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jié)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qū)別的。然后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了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fā)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8、大班科學教案《認識風》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2、讓幼兒具體感知風,并讓他們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感覺到。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zhàn)勝風災。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風給外界帶來的變化,如:紅旗、水、頭發(fā)等的變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個氣球,碎紙屑許多,小風車每人一個。

  3、PPT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這幾天老師讓小朋友觀察了樹枝搖動,紅旗飄,水面起波紋,你們知道是誰引起的嗎?

  2、讓幼兒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

  (1)教師引導幼兒玩氣球,通過玩氣球親自感受空氣流動形成風。

  (2)幼兒自己動手做小實驗: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扇動空氣,使空氣流動形成風。

  (3)小結(jié):空氣流動形成風,哪里有空氣流動,哪里就有風。

  3、了解風的特性。

  (1)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當小扇子,扇動空氣,說出扇的快臉上有什么感覺,扇的慢臉上又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jié):扇的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扇的慢,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

  (2)老師給小朋友扇扇子,請小朋友試一試能不能抓住風? 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風?

  小結(jié):風看不見,抓不著,只能感覺到。

  4、玩紙屑。

  (1)分給幼兒每人一小堆紙屑,讓他們想辦法玩紙屑,看誰最聰明,想的玩法多。

  (2)討論:玩完后讓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產(chǎn)生風使小紙屑動的。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風》含PPT課件

  6、玩“風車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游戲。

  幼兒每人一個風車,想辦法讓風車轉(zhuǎn)起來。請幾名幼兒到前面演示講解后,幼兒自由玩風車。

  帶幼兒到戶外玩風車結(jié)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9、大班教案《球體和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2、能區(qū)別圓片和球體及圓柱體的不同,發(fā)展幼兒的辨別力。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在實踐中感受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小箱子,乒乓球及各種球體、圓片紙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組織教學。

  二、邊看邊玩,引導探究。(區(qū)分圓形與球體)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后回答。

  2、教師小結(jié):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3、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

  4、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jié)。

  5、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滾動,并啟發(fā)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6、教師小結(jié):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球體的外部特征,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三、自主嘗試,認識區(qū)分。(區(qū)分球體與圓柱體)

  1、出示圓柱體。

  2、球體和圓柱體比賽滾。(比滾)

  A、請個別幼兒上來滾一滾圓柱體與球體,看看他們誰快誰慢?

  B、講講為什么?

  3、球體和圓柱體比疊高。(比疊高)

  A、請小朋友把你疊的圓柱體和好朋友再疊一疊,可以嗎?把兩個球也疊一疊,可以嗎?

  B、為什么?

  4、擺一擺。(把五個一圓的硬幣疊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么?)

  5、小結(jié):象球這種每個面都是圓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滾,但不可以疊起來的物體,我們叫它球體。象幾個硬幣疊起來的,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可以向前向后滾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四、參與游戲,鞏固練習。

  “奇妙的箱子”。讓幼兒逐個摸出箱中的物體,摸出后按圓形、球體、圓柱體分類。

  五、活動小結(jié),拓展延伸。

  說說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球體和圓柱體?

  六、課后完成,親子活動

  1、開展一次家庭球賽。

  2、將家里的衛(wèi)生紙疊一疊,看看能疊幾個,明天與大家分享。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diào):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征,獲取有關(guān)球體的科學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培養(yǎng)其關(guān)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大班幼兒探究欲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fā)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標。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了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后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課后通過反思,我發(fā)現(xiàn)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利用準備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qū)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qū)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疏忽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qū)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fā)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說說圓與球體的區(qū)別時,我過于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fā)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發(fā)展的空間太小。

  3、為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fā)揮出作用來。比如:在讓幼兒通過摸、看、滾來區(qū)別圓與球體的區(qū)別時,有一部分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征,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

  4、在讓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diào)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培養(yǎng)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孩子的時間不夠,過于急噪。

  5、我發(fā)現(xiàn)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著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chuàng)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于慢。

  在幼兒經(jīng)歷了探索、發(fā)現(xiàn)→感知、體驗→發(fā)展的全過程中,作為教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應是組織者、點拔者,我們更應關(guān)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評價,才能促使幼兒獲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發(fā)現(xiàn),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

10、大班科學教案《認識空氣》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性。

  2、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3、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紙、氣球、魚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問: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師出示兩個分別裝有水果玩具和藥盒的塑料袋)

  2、師:這些東西都裝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個裝有空氣的塑料袋,提問:咦?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呢?有沒有東西啊?(幼兒觀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結(jié):對,這里面裝的就是空氣,那為什么剛才小朋友說里面沒有東西呢?對,空氣就是看不見的。

  二、抓空氣

  1、 師:這里的空氣是老師裝的,你們想不想試試?好,請你們拿出自己的“魔術(shù)袋”去抓空氣。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趕快用手捏緊袋口,不要讓空氣寶寶跑掉了!好,去吧!

  2、提問:哦!你們的收獲可真不小,來,說說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個別提問)

  3、師小結(jié):好!把你的“魔術(shù)袋”裝進口袋里。是呀!空氣寶寶其實就在我們周圍。來,摸摸看。(幼兒感知)空氣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1、師:但是,空氣的本領還大著呢!來,試試看。跟老師這樣做。(幼兒在手背上吹氣)

  提問:你有什么感覺?風是從哪里來的?(幼兒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師:原來我們用力吹氣的時候,空氣就流動了,這樣就讓我們感到有一陣風,涼涼的,這就是空氣的本領。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用桌上的紙折一把小紙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覺?待會兒在告訴老師。好!開始吧!(幼兒動手操作)

  3、幼兒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討論,教師個別提問。

  4、小結(jié):對,其實空氣是流動的,它形成的風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在我們周圍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形成風的?(引導幼兒思考空氣流動帶來的好處)

  四、空氣的重要性

  1、“我們的生活真的離不開空氣,不信,我們就來試試。等一會兒說說你有什么感覺?來,一、二、三?!?幼兒嘴巴閉起來,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氣,說出自己的感覺。個別提問。知道空氣的重要性。

  3、小結(jié):我們在任何時候都離不開空氣,動物和植物也離不開它。

  4、出示兩幅空氣污染的圖片,幼兒觀察,個別提問。

  5、師:工廠里排出的廢氣污染空氣,人們呼吸后對身體有害。所以,我們要保護空氣這個好朋友,不要傷害它,讓它變得更健康,我們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動

  1、出示粉筆,幼兒猜猜里面有沒有空氣。

  2、 實驗:將粉筆扔進水里,幼兒觀察現(xiàn)象。證明粉筆里面有空氣的存在。

  3、 示吸管,提問:這里面有空氣嗎?(幼兒動手做實驗,用吸管輕輕地往水里吹氣,觀察現(xiàn)象,個別提問。使幼兒知道空氣存在于一些物體中。)

  4、 幼兒了解空氣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讓幼兒知道里面是有空氣的。說出它們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六、結(jié)束活動

  1、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踩氣球的游戲,把里面的空氣寶寶放出來吧!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一、充分突出科學本質(zhì),體現(xiàn)濃濃的科學味

  我們經(jīng)常說科學課要有科學味,科學課要突出科學本質(zhì)。那科學本質(zhì)是什么?首要是實證意識了。在這節(jié)課中我有意在認識空氣、魔術(shù)揭秘等活動中滲透這方面內(nèi)容的教育。這節(jié)課,學生在通過科學的方法證實了自己印象中的“空氣”是怎樣的,學生對空氣的概念從模糊到清晰,甚至從錯誤到正確。另外,從學生一開始對魔術(shù)產(chǎn)生迷惑到后來利用實驗揭開其中秘密的眼神我看出了,他們已以懂得了用證據(jù)說話的道理。實證的科學意識從此在他們身上扎根。

  在這節(jié)課中,我還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觀察能力是各項科學探究能力中最基礎的。但往往觀察又容易流于形式。學生在認識空氣的活動中,會了先想好要求、想好怎么做再觀察,同時學生在觀察時也會運用眼看、耳聽、手摸等感官,學生還在推測“空氣為什么能讓杯子外面的水進不來”的過程中邊觀察邊思考。這些活動表現(xiàn)都告訴我,他們懂得觀察要有目的性、觀察要借用感官、借用一定的工具,他們的觀察能力開始提高。

  科學課程是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那科學探究又以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為核心,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這節(jié)課中,學生并沒有急著開展實驗,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探究問題進行分析。學生不但學會“做中學”還在“思中學”。

  這節(jié)課時時處處都能力看到學生智慧的花朵在綻放,到處飄著濃濃的科學味。

  二、以活動產(chǎn)生合力,構(gòu)建高效的課堂。

  在設計中,我大膽地重整了教材,運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目的在于構(gòu)建高效的課堂。學生對我安排的小魔術(shù)活動產(chǎn)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并自地探究其中的奧秘,形成了學習的驅(qū)動力。在認識空氣、魔術(shù)揭秘的活動中,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等多元體驗學得有滋有味,積極主動,形成了內(nèi)驅(qū)力。學生對課外探究活動“紙的奇遇”,也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很好地延伸了探究了熱情,形成了延展力。相信,學生課外的科學探究學習一定不比課堂差。這三種力在課堂中形成了合力,學生成功地構(gòu)建了科學概念,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問題

  這節(jié)課中,由于是異地教學,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還不夠深,因此課堂調(diào)控方面還需要加強,也因如此,以后的教學中還應該扎扎實實地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把每一節(jié)科學課上得更好!

11、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時鐘》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馬上要上小學了,為培養(yǎng)良好的作息習慣做準備。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更好的認識時鐘。

  2、學習認識整點和半點。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的認識時間,并區(qū)分整點和半點。

活動準備

  時鐘模型一個。

活動過程

  一、理解什么是時鐘?

  1、開始時老師先唱一首時鐘歌,聽一聽時鐘有什么用途?滴答滴答當當當,滴答滴答當當當,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出示時鐘模型,看,我們認識它嗎?

  提問:我們?yōu)槭裁匆J識時鐘?

  二、 認識時鐘

  1、 認識鐘面,看時鐘上面有什么?

  有1—12個數(shù)字,兩顆針,長針和短針;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這兩顆針都是順時針走。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shù)字。

  2、 認識整點,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指著1點、9點、12點的鐘面提問是幾點?并讓幼兒試著撥幾點的針。

  3、 認識半點,分針指向6,時針剛過幾就是幾點半。(指著1點半、9點半、12點半的鐘面提問是幾點?并讓幼兒試著撥幾點半的針。

  4,幼兒都到鐘面上進行練習,試著撥針認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并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12、大班數(shù)學教案《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征。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發(fā)展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shù)量。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游戲:摸摸**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2)認識圓柱體。

  游戲繼續(xù)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jīng)過描述后,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么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里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征。

  (3)請幼兒試著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不一樣。并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范、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fā)幼兒操作冊,教師巡回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jié),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圓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也為后面學習圓錐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成功之處:

  1.注重知識的拓展。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通過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zhuǎn)動木棒,讓學生觀察轉(zhuǎn)動起來后的形狀是一個圓柱形。對于這個形狀學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對于這個內(nèi)容背后的知識更加需要學生掌握。在教學中我沒有把知識點止于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讓學生清楚的觀察到:當以長方形的長為軸旋轉(zhuǎn),長就是圓柱的高,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當以長方形的寬為軸旋轉(zhuǎn),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即以長方形的哪條邊為軸旋轉(zhuǎn),哪條邊就是圓柱的高,而另一條邊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解決相應的問題時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 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注重圓柱知識的推導過程。在教學圓柱的側(cè)面積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圓柱的側(cè)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cè)面積=底面周長×高。

  3.注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通過教具的現(xiàn)場演示,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圓柱轉(zhuǎn)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由此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也是底面積乘高,并進一步推導V=∏r2h。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雖然形狀發(fā)生了改變,但是體積不變,這也是數(shù)學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轉(zhuǎn)化思想也是必不可少,這兩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這對于以后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徐云鴻主任說:幾何直觀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于教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是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的體現(xiàn),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雖然徐老師說的是幾何直觀,但是對于其它在小學階段中必須滲透的變中不變思想、轉(zhuǎn)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13、大班科學教案《圓柱力量大》含反思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橋”并不陌生,他們見過各種各樣的橋,搜集過許多橋的圖片,了解橋的形狀、結(jié)構(gòu),發(fā)現(xiàn)橋墩都是圓柱體的。為了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最適合做橋墩的原理,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在用廣告紙做成的各種形狀的柱體上擺放不同書里的書本,通過討論、比較記錄、探索等方法獲得相關(guān)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站起來,探索并發(fā)現(xiàn)直筒形狀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種紙筒的承受力,提高動手、判斷和分析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成功的樂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紙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圓柱若干;書本若干(輔助材料);幼兒人手一張紙、記錄表。

  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折紙、搭積木等相關(guān)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試一試,探索讓紙張站立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紙可以繪畫、可以折飛機等,如果你有這張紙,你想用它來干什么呢?

  師:老師現(xiàn)在就給你們一個任務,看看能不能讓你手中的紙站起來,試一試吧。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其用折、卷等各種方法進行嘗試。

  (評析:讓軟塌塌的紙張站起來,這看似“不可能”的挑戰(zhàn),引發(fā)了幼兒的極大興趣,他們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躍躍欲試,樂此不疲,為后面的活動積累了經(jīng)驗,做好了鋪墊。)

  2、想一想,嘗試紙張頂書的本領

  師:紙除了卷成圓柱紙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來,還可以變成什么形狀也能站起來呢?

  師:我的這張紙站起來力氣可大啦,能把老師手上的這本書頂起來!

  師:你們站起來的紙能頂起一本書么?試試看。(幼兒探索)

  小結(jié):薄薄的一張紙,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變一變就能頂起一本書。

  (評析:讓幼兒探索紙的多種站法,在站起來的紙張上擺放書本,在這樣的操作與嘗試過程中體驗成功,使幼兒的探索興趣更濃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結(jié)果更有效。)

  3、比一比,感知圓柱力量的大小

  探索一:在三種不同形狀的紙筒上擺放書,比比誰的力量大

  1、探討在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數(shù)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1】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教師在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書,請幼兒說說書的什么部位放在紙筒上會比較穩(wěn);一邊擺一邊數(shù)數(shù),待放到最后一本時,請幼兒說出三棱柱紙筒上頂起了多少本書。

  【2】幼兒實踐,發(fā)現(xiàn)秘密。

  師:這還有許多三棱柱紙筒,誰的力氣大,小朋友們?nèi)ピ囈辉嚢伞?/p>

  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頂?shù)臅?,有的小朋友頂?shù)臅?(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將書的中心部位放在紙筒上會更加穩(wěn)定,同時操作時還要注意輕拿輕放。)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既給了幼兒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探討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書本數(shù)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點,激發(fā)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與大膽質(zhì)疑能力。)

  2、探討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數(shù)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師: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聽說三棱柱力氣大,心里可不服氣了,到底誰的力氣大呢?我們試試就知道了。

  師:小朋友在紙筒上擺放書時一邊擺一邊數(shù),并把結(jié)果記錄在紙筒標記的下面,記好后再選另一個形狀的紙筒擺放。聽清楚了嗎?

  幼兒探索在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書,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圓柱紙筒頂?shù)臅鴶?shù)量最多。

  小結(jié):剛才,我們在同樣大小紙張變成的三棱柱紙筒、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書,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圓柱紙筒上頂起的書數(shù)量最多,圓柱紙筒是大力士。

  (評析:每人一張記錄表,提醒幼兒在不同的紙筒擺放書本時要及時

  數(shù)一數(shù)、記一記,做到記錄及時、有效、準確,便于幼兒觀察、對比、分析,提升幼兒的探究興趣,不斷獲得比較科學的結(jié)論,促進了活動目標的達成。)

  探究二:在三個圓柱紙筒上擺放書,探索紙筒的不同擺法及承受力大小。

  師:這兒有三個圓柱紙筒和許多書,怎樣擺放力量大?兩個好朋友一組去試一試。

  小結(jié):三個圓柱紙筒在一起,可以頂起更多的書,如果擺法發(fā)生變化,頂起的書的數(shù)量也會發(fā)生變化。

  (評析:從一張紙到一個紙筒、從一個紙筒到三種不同形狀的紙筒,再從一個圓柱紙筒到三個圓柱紙筒,層層遞進的操作材料,不斷增加的探索難度,促使幼兒之間兩兩合作,接受挑戰(zhàn),不怕失敗,循序漸進,興趣盎然,對紙的承受力的發(fā)現(xiàn)和認知也隨之逐步深入。)

  1、擺一擺,體驗圓柱組合的神奇

  【1】一人挑戰(zhàn)

  師:一個圓柱紙筒力量大,三個圓柱紙筒力量會更大,現(xiàn)在我要用五個圓柱紙筒接受更大的挑戰(zhàn)。怎樣擺放,才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能站小朋友嗎?

  【2】全體挑戰(zhàn)

  師:這兒有許多圓柱紙筒,還有一塊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個小朋友嗎?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這個奇跡。

  (評析:當思維被調(diào)動之后,幼兒創(chuàng)造的靈感源源不斷,操作活動也從手部動作中解放出來,通過擺一擺、站一站、試一試等動作的變化帶動了探索范圍的變化,新的科學概念在探索、實踐、驗證中悄然建構(gòu)。)

  3、看一看,了解圓柱功能的運用

  【1】欣賞橋墩照片

  師: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圓柱力量大的秘密,造出了很多雄偉的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鏈接生活經(jīng)驗

  圓柱的作用有很大,橋墩的建筑都需要圓柱來幫忙,生活中哪兒還用到圓柱呢?

【活動反思】

  1、巧用素材,發(fā)掘價值

  橋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富有特色的一種建筑物,幼兒對“橋墩都是圓柱體”這一現(xiàn)象感興趣。本活動建立在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巧妙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充分發(fā)掘其隱含的教育價值,既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又符合【指南】【綱要】的精神。

  2、設置情境,體驗快樂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必須結(ji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與學習的特點,讓他們在“玩”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體驗快樂。我從幼兒的興趣點進行引申與放大,創(chuàng)設了充滿趣味、不斷深入、富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討論探究、比較分析,了解不同的柱體其承受力也不同的科學道理。

  3、自主操作,挺升經(jīng)驗

  該活動通過想一想、試一試、比一比、擺一擺、看一看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有趣有意義的操作、嘗試、猜想、比較中逐步學會主動探究問題、總結(jié)經(jīng)驗,達到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的目的,并實現(xiàn)系統(tǒng)性、整合性的課程實施要求,自主獲得紙筒形狀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知識和經(jīng)驗。

14、大班科學教案活動《圓柱力量大》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站起來,探索并發(fā)現(xiàn)直筒形狀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種紙筒的承受力,提高動手、判斷和分析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成功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紙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圓柱若干;書本若干(輔助材料);幼兒人手一張紙、記錄表。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折紙、搭積木等相關(guān)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探索讓紙張站立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紙可以繪畫、可以折飛機等,如果你有這張紙,你想用它來干什么呢?

  師:老師現(xiàn)在就給你們一個任務,看看能不能讓你手中的紙站起來,試一試吧。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其用折、卷等各種方法進行嘗試。

  (評析:讓軟塌塌的紙張站起來,這看似“不可能”的挑戰(zhàn),引發(fā)了幼兒的極大興趣,他們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躍躍欲試,樂此不疲,為后面的活動積累了經(jīng)驗,做好了鋪墊。)

  二、想一想,嘗試紙張頂書的本領

  師:紙除了卷成圓柱紙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來,還可以變成什么形狀也能站起來呢?

  師:我的這張紙站起來力氣可大啦,能把老師手上的這本書頂起來!

  師:你們站起來的紙能頂起一本書么?試試看。(幼兒探索)

  小結(jié):薄薄的一張紙,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變一變就能頂起一本書。

  (評析:讓幼兒探索紙的多種站法,在站起來的紙張上擺放書本,在這樣的操作與嘗試過程中體驗成功,使幼兒的探索興趣更濃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結(jié)果更有效。)

  三、比一比,感知圓柱力量的大小

  探索一:在三種不同形狀的紙筒上擺放書,比比誰的力量大

  1、 探討在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數(shù)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1)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教師在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書,請幼兒說說書的什么部位放在紙筒上會比較穩(wěn);一邊擺一邊數(shù)數(shù),待放到最后一本時,請幼兒說出三棱柱紙筒上頂起了多少本書。

  (2) 幼兒實踐,發(fā)現(xiàn)秘密。

  師:這還有許多三棱柱紙筒,誰的力氣大,小朋友們?nèi)ピ囈辉嚢伞?/p>

  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頂?shù)臅啵械男∨笥秧數(shù)臅?(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將書的中心部位放在紙筒上會更加穩(wěn)定,同時操作時還要注意輕拿輕放。)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既給了幼兒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探討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書本數(shù)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點,激發(fā)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與大膽質(zhì)疑能力。)

  2、探討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數(shù)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師: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聽說三棱柱力氣大,心里可不服氣了,到底誰的力氣大呢?我們試試就知道了。

  師:小朋友在紙筒上擺放書時一邊擺一邊數(shù),并把結(jié)果記錄在紙筒標記的下面,記好后再選另一個形狀的紙筒擺放。聽清楚了嗎?

  幼兒探索在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書,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圓柱紙筒頂?shù)臅鴶?shù)量最多。

  小結(jié):剛才,我們在同樣大小紙張變成的三棱柱紙筒、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書,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圓柱紙筒上頂起的書數(shù)量最多,圓柱紙筒是大力士。

  (評析:每人一張記錄表,提醒幼兒在不同的紙筒擺放書本時要及時

  數(shù)一數(shù)、記一記,做到記錄及時、有效、準確,便于幼兒觀察、對比、分析,提升幼兒的探究興趣,不斷獲得比較科學的結(jié)論,促進了活動目標的達成。)

  探究二:在三個圓柱紙筒上擺放書,探索紙筒的不同擺法及承受力大小。

  師:這兒有三個圓柱紙筒和許多書,怎樣擺放力量大?兩個好朋友一組去試一試。

  小結(jié):三個圓柱紙筒在一起,可以頂起更多的書,如果擺法發(fā)生變化,頂起的書的數(shù)量也會發(fā)生變化。

  (評析:從一張紙到一個紙筒、從一個紙筒到三種不同形狀的紙筒,再從一個圓柱紙筒到三個圓柱紙筒,層層遞進的操作材料,不斷增加的探索難度,促使幼兒之間兩兩合作,接受挑戰(zhàn),不怕失敗,循序漸進,興趣盎然,對紙的承受力的發(fā)現(xiàn)和認知也隨之逐步深入。)

  1、 擺一擺,體驗圓柱組合的神奇

  (1) 一人挑戰(zhàn)

  師:一個圓柱紙筒力量大,三個圓柱紙筒力量會更大,現(xiàn)在我要用五個圓柱紙筒接受更大的挑戰(zhàn)。怎樣擺放,才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能站小朋友嗎?

  (2) 全體挑戰(zhàn)

  師:這兒有許多圓柱紙筒,還有一塊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個小朋友嗎?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這個奇跡。

  (評析:當思維被調(diào)動之后,幼兒創(chuàng)造的靈感源源不斷,操作活動也從手部動作中解放出來,通過擺一擺、站一站、試一試等動作的變化帶動了探索范圍的變化,新的科學概念在探索、實踐、驗證中悄然建構(gòu)。)

  2、看一看,了解圓柱功能的運用

  (1) 欣賞橋墩照片

  師: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圓柱力量大的秘密,造出了很多雄偉的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 鏈接生活經(jīng)驗

  圓柱的作用有很大,橋墩的建筑都需要圓柱來幫忙,生活中哪兒還用到圓柱呢?

  活動反思:

  1、巧用素材,發(fā)掘價值

  橋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富有特色的一種建筑物,幼兒對“橋墩都是圓柱體”這一現(xiàn)象感興趣。本活動建立在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巧妙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充分發(fā)掘其隱含的教育價值,既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又符合【指南】【綱要】的精神。

  2、設置情境,體驗快樂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必須結(ji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與學習的特點,讓他們在“玩”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體驗快樂。我從幼兒的興趣點進行引申與放大,創(chuàng)設了充滿趣味、不斷深入、富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討論探究、比較分析,了解不同的柱體其承受力也不同的科學道理。

  3、自主操作,挺升經(jīng)驗

  該活動通過想一想、試一試、比一比、擺一擺、看一看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有趣有意義的操作、嘗試、猜想、比較中逐步學會主動探究問題、總結(jié)經(jīng)驗,達到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的目的,并實現(xiàn)系統(tǒng)性、整合性的課程實施要求,自主獲得紙筒形狀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知識和經(jīng)驗。

15、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瓢蟲》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瓢蟲

  活動目標:

  1.了解瓢蟲的外行特征,學習用橡皮泥制作瓢蟲。

  2.發(fā)展幼兒的搓,捏,團,壓等動作技能,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引導幼兒初步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準備活動:紅,黑,橡皮泥捏成的瓢蟲一只,各種瓢蟲圖案一份。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瓢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提問:你們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瓢蟲,先出示7星,介紹完之后再引出他還有很多朋友,我們來看看都有些誰。他們長的什么樣?

  2.你們仔細看看,他們長的那些地方是一樣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形狀一樣,背上的花紋不一樣)

  3.逐一介紹瓢蟲:這只背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它叫XX瓢蟲(7星是益蟲,其它都是害蟲)。

  4.教師指著圖讓幼兒集體說一遍瓢蟲的種類。

  (二)出示橡皮泥范例,吸引幼兒注意

  1.今天老師用橡皮泥做了一只瓢蟲,看看這只是什么瓢蟲?

  2.討論瓢蟲的制作方法,教師根據(jù)討論的結(jié)果來進行示范。(可把身體各部分都先做好,再組裝上去)。

  用紅色搓成半球體行當做身體。

  用黑色橡皮泥搓成6條圓柱體當腳,連接在身體的兩邊,再加上觸角。

  用黑色橡皮泥撮成幾個小圓 ,壓扁,貼在瓢蟲的背部。

  3.幼兒動手制作,教師向有困難的幼兒提供幫助。

  4.陳列作品,幼兒欣賞。

  請做好了的幼兒將作品擺在展覽區(qū),其他小朋友可以來觀賞(雙手藏在身背后)最后將做的好的幾只點評(這只是誰做的,這叫什么瓢蟲,哪里最可愛,我們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chuàng)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匯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16、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認識蚯蚓》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認識蚯蚓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將結(jié)果記錄與交流。

  3、產(chǎn)生對蚯蚓的進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護蚯蚓,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

  昨天晚上,我聽到窗臺上兩盆化在聊天:

  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緊緊的裹著我的根部,我吸收營養(yǎng)都困難。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軟軟的,我可以盡情的吸收養(yǎng)分。你看,我長得多茂盛。

  為什么兩盆泥土會不一樣呢?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來看看)

  原來是小蚯蚓在幫花兒松土,花兒才長得茂盛,蔥綠。那我們幫花兒謝謝小蚯蚓。

  二、幼兒自主探究,實驗并記錄

  1、小蚯蚓長是得什么樣子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條蚯蚓去研究研究。(為幼兒提供放大鏡和透明的小盒)

  交流結(jié)果:小蚯蚓長得是什么樣的?

  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細細長長的,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許多水分,摸上去濕濕的。頭部有環(huán)帶。

  2、小蚯蚓是怎么運動的呢?用動作學學。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縮蠕動腹部有剛毛。蚯蚓借助剛毛爬行。

  3、小蚯蚓還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長?蚯蚓在地上會爬,它在玻璃、紙上上會爬嗎?哪里爬得快?它喜歡什么環(huán)境是干干的還是潮濕的?它為什么總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歡光嗎?我們來做幾個實驗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講解操作方法與要求。

  實驗一:提供尺量。

  實驗二:提供玻璃和馬糞紙。

  實驗三:提供手電和紙盒

  實驗四:提供軟硬不同的泥土

  另外:提供筆記錄

  交流探索的結(jié)果:

  蚯蚓有不同的長度;蚯蚓在玻璃上、紙上也會爬,蚯蚓蚯蚓沒有眼睛,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他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

  三、拓展研究

  我們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這么多秘密,你還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蚯蚓的糞是寶貝,可以養(yǎng)雞、鴨、魚等。

  蚯蚓是中藥,叫地龍。

  蚯蚓還是一種菜,營養(yǎng)很好。

  現(xiàn)在有一些人養(yǎng)蚯蚓。

  (出示信)2008年中國要舉行奧運會,要請小蚯蚓來幫忙,這是為什么呢?

  蚯蚓會處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选?/p>

  四、延伸活動

  1、有一條蚯蚓受傷了,我們把它養(yǎng)在教室里,看看它會好嗎?會有什么變化。

  2、把蚯蚓送回家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diào)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17、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風》含反思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2、讓幼兒具體感知風,并讓他們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感覺到。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zhàn)勝風災。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風》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風給外界帶來的變化,如:紅旗、水、頭發(fā)等的變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個氣球,碎紙屑許多,小風車每人一個。

  3、有關(guān)風的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這幾天老師讓小朋友觀察了樹枝搖動,紅旗飄,水面起波紋,你們知道是誰引起的嗎?

  2、讓幼兒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

  (1)教師引導幼兒玩氣球,通過玩氣球親自感受空氣流動形成風。

  (2)幼兒自己動手做小實驗: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扇動空氣,使空氣流動形成風。

  (3)小結(jié):空氣流動形成風,哪里有空氣流動,哪里就有風。

  3、了解風的特性。

  (1)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當小扇子,扇動空氣,說出扇的快臉上有什么感覺,扇的慢臉上又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扇的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扇的慢,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

  (2)老師給小朋友扇扇子,請小朋友試一試能不能抓住風?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風?

  小結(jié):風看不見,抓不著,只能感覺到。

  4、玩紙屑。

  (1)分給幼兒每人一小堆紙屑,讓他們想辦法玩紙屑,看誰最聰明,想的玩法多。

  (2)討論:玩完后讓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產(chǎn)生風使小紙屑動的。

  5、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

  幼兒討論,教師講解。

  (1)(看課件)風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風吹干了媽媽洗的衣服;使人涼快;讓風箏飛上天;風車轉(zhuǎn)動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可是有的風卻做了許多壞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樹木刮斷了;打翻了魚船……這樣的風很可恨。

  (2)小結(jié):現(xiàn)在的人們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人們建起了防風林,把風擋住,還提前預報風,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6、玩“風車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游戲。

  幼兒每人一個風車,想辦法讓風車轉(zhuǎn)起來。請幾名幼兒到前面演示講解后,幼兒自由玩風車。

  帶幼兒到戶外玩風車結(jié)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18、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認識正方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操作中增強觀察比較與合作的能力。

  3.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活動準備

  1.大正方體一個、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紙片若干張。

  2. 正方形紙與正方體積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筆。

  3. 各種正方體玩具、積木等。

  4. 課件。

活動重點

  知道正方體的名稱以及正方體有六個大小形同的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活動難點

  能用觀察比較的方法了解正方體的特征。

活動過程

  (一)出示正方形的紙,復習導入

  1.小客人是誰?它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樣長的四條邊,一樣大的四個角)

  2.有什么辦法證明它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四個角是一樣大的?

  3.幼兒操作、交流。

  小結(jié):上下折、左右折、斜折邊和角都能重合,說明邊一樣長、角也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辦法,也可以用一條線來測量一下。

  (二)出示正方體,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1. 你認識它嗎?它有什么特征?

  2. 幼兒操作探究正方體。請幼兒在正方體每個面都貼上正方形的紙并編號。

  3. 交流、驗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用了幾張紙?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的大小怎樣?”

  小結(jié):正方形的面是平面的,正方體是有棱角的,有空間的,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

  (三)觀察完整的“正方體展開面”,進一步了解正方體的特征

  1.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圖形呀?(六個)

  2.看一看:每個圖形都是什么形狀呀?(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嗎?(一樣大)

  4.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合起來就變成了“正方體”。

  小結(jié):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四)尋找正方體

  1.在提供的材料中,尋找正方體

  2.檢查驗證

  3.出示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的)

  提問:它是正方體嗎?為什么?

  4.找一找,圖片里面有哪些東西是正方體?

  5.小朋友,你們家里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的?

  (五)活動延伸

  拼搭正方體,在生活中正確辨別正方體盒長方體。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zhì)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jīng)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gòu)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jīng)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nèi)化。

19、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時鐘》含反思

  活動目標:

  認識半點,能正確辨認并叫出它的名稱。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時鐘》

  活動過程:

  1、出示大鐘面,認識半點:

  教師出示大鐘面,把分針、時針分別撥至8:30、9:30幼兒平時在幼兒園游戲、運動、學習等活動時間。

  教師報時間,幼兒撥時針、分針。

  2、學習認識半點:

  ——“假如現(xiàn)在是10:00點,在鐘面上怎樣表示呢?”

  (1)、幼兒討論、嘗試撥鐘,教師告知正確的表達方法。

  (2)、幼兒聽教師報時間,撥出相應的半點。

  (3)、請個別幼兒演示。

  3、看卡片撥半點:

  教師出示卡片,幼兒撥相應的半點。

  4、幼兒書面練習:

  幼兒做《認識半點》的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qū)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shù)字的排列規(guī)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jié)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我用參觀鐘表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每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shù)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shù)字的位置。了解12個數(shù)字的排列規(guī)律,知道這些數(shù)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jù)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zhuǎn)關(guān)系,兩根指針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在認識整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后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鐘”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20、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水》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次 游戲結(jié)束后,我讓孩子們把弄臟的手洗干凈,可是孩子們卻在洗手的過程中玩起了打水仗,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看孩子們對水有如此高的興趣,于是我設計了本課,讓幼兒了解水的基本性質(zhì),以及如何節(jié)約用水.

活動目標

  1,學會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水的基本性質(zhì)。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并能意識到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水的基本性質(zhì).

  難點:幼兒能分辨出幾種液體中哪種是水.

活動準備

  玻璃杯若干,水,牛奶,白醋,玻璃球,每組一盆水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的形式導入本課,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水的基本性質(zhì).

  1,水是無色的.

  出示水,讓幼兒觀察水有沒有顏色?并出示牛奶與水相比較,說說牛奶是什么顏色,水有沒有顏色,得出結(jié)論水是無色的.

  2,水是無味的.

  出示水與白醋,讓幼兒憑眼睛看能不能分辨出哪杯是水?然后讓幼兒用鼻子聞,白醋是什么味,水有沒有味,然后讓幼兒用小嘴品嘗,白醋的味道,水有沒有味道,得出結(jié)論水是無味的.

  3,水是透明的.

  讓幼兒每人拿一顆玻璃球,放在牛奶與水中觀察比較,能不能看到珠子,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

  4,水有流動性.

  游戲抓水,每組幼兒有一小盆水,讓幼兒抓水,互相討論,能不能抓住水,得出結(jié)論水是流動的.

  三討論水的用途,教育幼兒節(jié)約用水。

  老師小結(jié)了水的性質(zhì)后,問孩子們:“水能用來干什么呢?”讓幼兒互相討論后回答,孩子們會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水可以洗臉、洗頭、洗腳、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還可以滅火、灌溉農(nóng)田、發(fā)電等,讓幼兒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類離不開水,從而引出要節(jié)約用水。

  讓幼兒設想如果沒有了水,我們會怎樣?廁所會怎樣?做飯時會怎樣?這樣加深印象讓幼兒真正做到節(jié)約用水。

  師問幼兒:“你們見過哪些浪費水的現(xiàn)象呢?那以后應該怎樣節(jié)約用水呢?”老師小結(jié)

教學反思

  首先在活動目標上感知水的基本性質(zhì)以及水的流動性,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體驗了玩水的樂趣,了解了水的作用,知道人離不開水,要節(jié)約用水,在活動中目標均已達到,但是通過課后的反思,我覺得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不夠準確,有點偏向于科學小實驗了,因此在今后的目標制定上,還需要更加的嚴謹. 我在讓孩子第一次自由探索的時候,雖然能強調(diào)常規(guī),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個別孩子出現(xiàn)爭搶材料的現(xiàn)象,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在反思時覺得是不是把材料分成人手一份,這樣孩子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了。雖然我為孩子準備的操作材料也是人手一份,但是是放在一起的,因此孩子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在引導孩子感知水的流動性時,我是通過游戲得出結(jié)論,孩子們都能很快的說出來,但是語言表達能力上還是有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達出來.

  今天的這個活動孩子們還是非常感興趣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只是在進行操作方面時的常規(guī)還需要加強,以及語言的詞匯量也需要再日常生活中加以培養(yǎng)。

21、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認識彈性》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什么是彈性,知道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有彈性的。

  2、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座位靠背上系一根松緊帶。

  2、教室桌面:彈簧、海綿、彈跳熊、高彈棉絨布玩具、橡皮筋、圓珠筆、軟橡膠玩具等。

  3、室內(nèi):小沙發(fā)、高彈棉靠墊等。

  4、室外:蹦蹦床、跳跳球、橡皮筋、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探索游戲:

  教師交待要求和注意事項:今天帶小朋友到活動室玩游戲,桌子上有許多有趣的東西,你們每一個人可以去取一樣玩,玩了以后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感覺怎么樣?

  1、 啟發(fā)提問引導幼兒認識彈性。

  請小朋友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感覺怎么樣?引導幼兒發(fā)言。(教師)你們按一按、壓一壓后發(fā)現(xiàn)這些東西會彈回來。

  教師小結(jié):一樣東西,用了力氣壓下去和按下去。手松掉后,它又會彈起來,這就叫彈性。

  2、請小朋友回頭找找自己椅子背后有什么東西? (松緊帶)請你們?nèi)ダ?,發(fā)現(xiàn)它會怎樣?"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wǎng)."什么道理呢? 小結(jié):對了,有力拉拉,它變長了,放松后,它又彈回來,所以說松緊帶也是又彈性的東西。

  3、 現(xiàn)在小朋友用壓一壓、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那些地方和那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

  (皮膚、頭發(fā)、毛衣、襪子、松緊袖口等) 輔助提問: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和感覺到的? (啟發(fā)幼兒說出自己的感覺)

  (二)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彈性與自己周圍生活的聯(lián)系。

  剛才,小朋友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許多東西是有彈性的,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彈性的物品,接下來請小朋友自己想辦法去發(fā)現(xiàn)活動室時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然后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發(fā)現(xiàn)的? (去掉遮布,幼兒分散活動尋找,給幼兒一定時間找一找、玩一玩)

  1、老師請小朋友回到座位上組織大家一一講自己的感受,引導幼兒說出用拉、按、壓、捏、坐、跳、踩等動作感受到的彈性物品。

  2、教師小結(jié):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許多有彈性的東西,有的是拉的、有的是壓的、有的是按的、有的是跳的、有的是坐的,不管哪一種方法,都是用了力氣,所以說都是用了力后,這些東西才會有彈性。

  (三)最后請大家到外面游戲場上去找一找哪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

  (帶領幼兒到場地上去玩有彈性的運動器具)

  活動延伸

  1、把一些小的有彈性的東西放在科學區(qū),讓幼兒進一步探索。

  2、回家后找找還有哪些有彈性的東西。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們?yōu)楹⒆觽兲峁┝烁鞣N各樣的彈性物體,這些物體都是幼兒生活中常接觸的,他們很感興趣。通過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實踐,讓他們感知彈性物體的特征,探索彈性的秘密,從而使他們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等得到發(fā)展。

22、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認識日歷》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日歷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guān)系,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的功用,能運用日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忙搜集各種掛歷、臺歷、日歷等布置在教室里。

  2.幼兒每人一本臺歷。

  活動過程:

  1.觀察日歷,探索日歷的功用。

  2.謎語導入,引出日歷。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猜看。

  一本冊子,寫滿數(shù)字,掛在墻上,記錄時間,告訴我們年月日,還能知道星期幾,你說神奇不神奇?(日歷)

  3.了解日歷的作用。

  小朋友,你知道日歷是做什么用的嗎?(教案出自:www.banzhuren.cn)讓幼兒回答。

  日歷是用來記錄或者查看時間(日期)的工具,人們學習生活都離不開它。

  4.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歷。

  請幼兒說說你見過什么樣的日歷。

  日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掛在墻上的叫掛歷,放在桌子上的叫臺歷,還有萬年歷,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又發(fā)明了電子日歷,有的手機手表上也有日歷。

  5.通過故事,了解年月日的關(guān)系。

  師講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媽媽,她的名字叫年,她有365個孩子,這365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日,年媽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為了讓孩子住的舒服一點,年媽媽為孩子們蓋了12座房子,這12座房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月,為了讓孩子們回家的時候不迷路, 年媽媽給每個房子都起了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年媽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她常常擔心自己的孩子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年媽媽就從一月開始數(shù)著自己孩子的名字,從早數(shù)到晚,當她數(shù)到第十二個月里的最后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她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著她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12座月房子里,重復過著同樣的生活。

  故事講完了,小朋友你看一下,年媽媽給日寶寶蓋的這12座房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大有小顏色不一樣)

  我們把大小一樣,顏色相同的房子放在一起,

  大房子有幾座?(7)里面住了幾個日寶寶?(31)大月

  小房子有幾座?(4)里面住了幾個日寶寶?(30)小月

  最小的房子有幾座?(1)里面住了幾個日寶寶?(28)平月

  小朋友,我們再來看一下,每個房子里的數(shù)字有什么不同?(有紅有黑)

  紅色的數(shù)字是我們國家的法定節(jié)假日,黑色的數(shù)字代表我們上幼兒園的日子。

  每個月里第一排數(shù)字表示的是星期,從星期日開始一個星期有7天,一個月里有4個星期。

  6.學習查看日歷,豐富生活經(jīng)驗。

  (1)找出自己和爸爸媽媽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日歷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的具體位置,并搶答是星期幾,答對的給予獎勵。

  (3)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今天是幾月幾號?明天又是幾月幾號?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后不會再回來,我們應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于是我用講一個關(guān)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23、大班科學教案《認識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jié)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jié)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qū)別的。然后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了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fā)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24、大班科學教案《認識鳥》含反思

  活動意圖: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的家族,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yǎng)鳥、花鳥市場、公園有鴿子等。大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jīng)驗,他們喜歡給鳥喂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我認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guān)系,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

  活動目標:

  1、認識鳥的外形特征及其對人類的益處。

  2、培養(yǎng)幼兒有目的的進行觀察、比較,并用語言積極表達。

  3、感受鳥和人的密切關(guān)系,激發(fā)幼兒愛鳥的情感。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鳥的圖片,鳥鳴的背景音樂,歌曲《百鳥朝鳳》,鳥的本領的漢字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1、聽自然界鳥叫錄音,引導幼兒進入鳥的世界。

  師:猜猜是什么鳥?

  (1)身穿黑長袍,尾巴像剪刀,愛在屋檐下,捉蟲喂寶寶。(燕子)

  (2)說它像雞不是雞,尾巴長長拖到地,張開尾巴像把扇,花花綠綠真美麗。(孔雀)

  (3)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會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啄木鳥)

  (4)遠看像只貓,近看像只鳥,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覺。(貓頭鷹)

  二、 鳥的外形特征

  1、 分組討論:觀察鳥的圖片,說說鳥的外形特征。

  2、 集中交流:你們發(fā)現(xiàn)鳥類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嗎? 師小結(jié):有羽毛、翅膀、會飛行、會生蛋·······

  三、啟發(fā)性提問

  1、師:會飛的動物都是鳥嗎?(蝙蝠、蝴蝶)

  師小結(jié):蝙蝠是哺乳動物,胎生。蝴蝶是昆蟲。

  2、師:會生蛋的動物都是鳥嗎?(烏龜、蛇等)

  師小結(jié):烏龜是兩棲爬行動物,蛇是軟體爬行動物,鴨嘴獸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動物。

  3、師:有翅膀但不會飛的動物是不是鳥?(鴕鳥、企鵝、雞、鴨、鵝)

  師小結(jié):鴕鳥是鳥,但不會飛,只會在沙漠里跑。企鵝也是鳥,但它也不飛,它善于潛水游泳。(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雞、鴨、鵝以前是鳥,但由于人們長時間把它們飼養(yǎng)在家里,造成它們飛行本領退化。現(xiàn)在人們稱它們?yōu)榧仪荨?/p>

  四、鳥是人類的好朋友

  (1)幼兒討論:

  師: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2)根據(jù)幼兒的交流介紹幾種鳥 森林醫(yī)生——啄木鳥 捕鼠能手——貓頭鷹 學舌高手——鸚鵡 預測天氣——燕子 師小結(jié):鳥是人類的朋友,它對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有很大的益處。有的鳥能為莊稼除害蟲;有的能夠為樹木治病,有的能準確預測天氣的變化,有著漂亮的羽毛和動聽叫聲的鳥兒還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小朋友要保護它們,千萬不要傷害它們。

  五、結(jié)束(歌曲)

  師:鳥在天空中飛翔的樣子多自在呀!來,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小鳥飛飛看。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guī)в變盒蕾p鳥的圖片,各種各樣的鳥深深吸引了幼兒,把他們帶到了一個鳥的世界中。接下來,我和幼兒共同談論自己喜歡的鳥,為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讓幼兒分組探索,根據(jù)幼兒的講述,有機靈活地出現(xiàn)他們講到的鳥,然后我再補充,其實就是靈活地將幼兒沒有講到的講出來,豐富幼兒的知識。在幼兒對鳥的種類有大致的了解后,我?guī)в變哼M入下一環(huán)節(jié)“鳥的特征”的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提問,加深幼兒的印象,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幼兒科學教育僅靠集體活動是不夠的,因此我認為還要讓孩子們在日?;顒又欣^續(xù)探索鳥的世界,讓這一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科學活動的生活化,體驗到所探究和學習的內(nèi)容對自己的生活有意義。

25、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認識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jié)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jié)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qū)別的。然后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了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fā)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26、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認識石墨》含反思

  【活動背景】

  我們xx縣是一個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天然草場、廣闊濕地,獨特的人文景觀,綠色的食品基地和豐富的礦藏資源小縣城。境內(nèi)有金屬、非金屬礦產(chǎn)39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黃金、石墨、蛇紋巖、硅石、石英石、菱鎂、腐植酸等十余種,礦體品位高、賦存好、儲量大,尤其是石墨,儲量在6億噸以上,是亞洲最大的石墨礦床,極富開采價值,已被國家列入大型石墨開發(fā)重點項目計劃,目前已形成25萬噸的開采規(guī)模,產(chǎn)品銷往世界各地。因此在園本課程活動中,我選擇了認識石墨,讓幼兒在主動參與和積極的探索中了解的自然資源——石墨。在活動中,以幫助奧特曼尋找寶藏為線索,通過看、摸、畫來認識石墨是黑灰色質(zhì)軟的、有油膩感的石頭。通過課件、視頻讓幼兒了解石墨的用途和石墨對環(huán)境的污染,從而使孩子們知道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資源的情感和環(huán)保意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石墨,了解石墨的特點,知道石墨是我們家鄉(xiāng)特有的礦產(chǎn)。

  2、了解石墨的用途和石墨對環(huán)境的污染,培養(yǎng)幼兒珍惜資源的情感和環(huán)保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

  認識石墨,了解石墨的特點以及用途。

  【活動準備】

  石墨、石墨粉、地圖、視頻、奧特曼頭飾、水墨畫、墨汁、濕巾若干、宣紙一大張。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他是來我們家鄉(xiāng)蘿北縣尋找寶藏的,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是誰呀?(課件:奧特曼)我們和他打個招呼吧!(你好!)

  奧特曼:小朋友們好!今天我來是想請小朋友幫我尋找寶藏的,你們愿意嗎?(愿意)[奧特曼是小朋友們喜歡的動畫人物,所以我以幫助他尋找寶藏為線索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尋找寶藏,認識石墨。

  1、奧特曼給了我一張“藏寶圖”,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出示課件:蘿北地圖)這是我們的家鄉(xiāng)蘿北,我們蘿北雖然不大但是她是一個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獨特的人文景觀,綠色的食品基地和豐富的礦藏資源小縣城。再看離蘿北不遠有紅色氣球的地方就是藏有寶藏的地方,看這個地方叫什么?“云山”我們找到這個地方就是藏有寶藏的地方。[通過看“藏寶”圖讓幼兒知道石墨礦在我們家鄉(xiāng)的云山林場]

  2、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看過藏寶圖了,我們要去什么地方找寶藏呀?(云山)我們出發(fā)吧。[通過提問加深幼兒對云山的記憶]

  3、在班級墻上貼有“云山”的地方找到寶藏,(四個裝有石墨的箱子)帶著找到的寶藏回家吧!(幼兒回座位,分組活動)[幼兒到有云山字樣的地方尋找“寶藏”]

  4、打開寶箱看一看里面的寶藏是什么?[幼兒分組觀察,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什么顏色的?[幼兒自由回答,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5、用手摸一摸寶物什么感覺?是堅硬的還是軟軟的?是粗糙的還是光滑的?(幼兒自由回答)[幼兒直觀的去感受石墨是堅硬的,石墨是機器開采的所以幼兒摸到的有粗糙的、也有光滑的]

  6、你摸寶物手上有什么變化?(幼兒手變黑灰色)

  7、你拿著石頭在紙上畫一畫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石墨在紙上會畫出印記)

  8、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么石頭?(幼兒自由回答)

  9、師:小朋友說出這么多種石頭,下面還是請奧特曼來告訴我們這是什么吧!

  10、奧特曼:今天我們在云山找到的這種黑灰色質(zhì)軟的、有油膩感的石頭叫石墨。雖然用手摸起來很粗糙但是它的質(zhì)地還是很軟的,在紙上可以畫出印記來。

  11、教師提問:

  (1)這種石頭叫什么?

  (2)石墨什么顏色?[通過提問加深幼兒對石墨的認識]

  12、石墨的形成:

  在高溫、低壓條件下形成的。以煤層或含碳沉積巖經(jīng)過變質(zhì)作用形成的石墨最常見。(快思 www.banzhuren.cn)在巖漿巖與石灰?guī)r的接觸帶,也有石墨產(chǎn)出,這是由于石灰?guī)r分解出二氧化碳又經(jīng)變質(zhì)作用而形成的。(幼兒了解石墨的形成)

  教師小結(jié):我們蘿北的石墨,儲量在6億噸以上,是亞洲最大的石墨礦床,極富開采價值,現(xiàn)在形成25萬噸的開采規(guī)模,產(chǎn)品銷往世界各地。

  三、石墨的用途

  1、出示加工了的石墨粉,是什么顏色的?請幼兒觀察。(分組討論)

  2、這是加工了的石墨,請你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覺,手怎么樣了?[通過看、摸認識加工的石墨]

  3、加工了的石墨可以用來干什么哪?我們一起看看吧!

  4、播放視頻,幼兒觀看石墨的用途。[通過看視頻讓幼兒初步了解石墨的用途]

  5、教師提問:石墨可以用來做什么?

  (a)石墨坩堝(冶金、鑄造、機械、化工使用)

  (b)電池的電極棒

  (c)鉛筆鉛

  6、出示電池的電極棒、鉛筆鉛,請幼兒觀察。[通過觀察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石墨的用途]

  7、小朋友在生活中你用過這些物品嗎?你用它來做什么?

  8、出示水墨畫,幼兒欣賞。

  師:看這幅畫美嗎?(出示水墨畫)你知道這畫是用什么材料畫的嗎?(幼兒自由討論)

  我來告訴大家,是用這個黑色的液體畫的,這個黑色的液體叫做墨汁。(出示墨汁)在墨汁里含有石墨的成分。[讓幼兒了解石墨還可以用作顏料]

  四、石墨的危害。

  石墨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很多,但是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危害。(出示圖片)

  a、石墨粉塵污染的小麥;

  b、加工石墨排放的污水;

  c、石墨工人;

  d、污染不生長的植物。[通過圖片讓幼兒了解石墨對我們生活環(huán)境的污染,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五、結(jié)束部分。

  我準備了一張大畫紙,我們一起用墨汁做一幅畫送給奧特曼好嗎?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是科學認識石墨,知道蘿北有豐富的石墨礦藏,活動中我以幫助奧特曼尋找寶藏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找到寶藏后讓幼兒動手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來發(fā)現(xiàn)石墨的基本特征,在此環(huán)節(jié)上幼兒說的比較少,應多讓幼兒說看、摸、畫后的對石墨的認識。在學習石墨用途時,我給幼兒觀看了一段視頻,讓幼兒回答你見過哪些石墨制作的物品,幼兒多數(shù)直說出了鉛筆,其實電池的電擊棒也是長用的,只有一個幼兒說出了電池的可以放在玩具里,玩具可以動起來。在看完視頻后幼兒回答問題時我出示電池和鉛筆的實物來讓幼兒說一說就加深了幼兒對石墨用途的記憶了。在活動中我還存在著不足,我會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取長補短,不斷進取。

27、大班美術(shù)優(yōu)秀教案《圓柱體造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學會制作圓柱體,并根據(jù)圓柱體的外形想象,再簡單造型后變成另外的物體。

  2、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3、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各種大小不同的長方形、正方形卡紙

  2、各種輔助材料:各色卡紙、毛根、各色即時貼、絲帶、瓶蓋

  3、透明膠帶、雙面膠帶

  4、各種廢舊的圓柱體空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圓柱體,引導幼兒學習制作。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圓柱體) 如果給你一張紙你能做出一個圓柱體來嗎?(能)怎么樣做呢?我就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看。

  2、請一位幼兒來制作圓柱體,其它小朋友看看他是怎樣做的?可以在下面學一學。小結(jié):原來只要把紙的一邊對著另一邊卷就能變成圓柱體。

  3、師:我想讓這個圓柱體變得粗(細)一點該怎么變呢?"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我想要長(短)一點的呢?幼兒操作后,用透明膠把圓柱體粘好。小結(jié):小朋友真聰明,能將一張長方形的紙變出四種不同的圓柱體。

  二、啟發(fā)幼兒想象,圓柱體可以變成什么?

  1、在生活中你看到過哪些東西也是圓柱體?(幼兒回答)這么多東西都可以用圓柱體變出來的。

  2、老師有幾個用剛才小朋友想出來的辦法做的圓柱體。出示各種粗細、長短不同的圓柱體,幼兒簡單的說一下他們的區(qū)別。

  3、那這些圓柱體可以變成什么呢?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幼兒交流后個別回答)幼兒每說出一種,還要說一說,添上什么就可以更像了?(如:在圓柱體的下面加上一個底,再在旁邊添上一個柄就變成了一個杯子)

  三、引導幼兒觀察松樹和望遠鏡的制作方法。

  1、小朋友真聰明,會把圓柱體變成這么多的東西,老師用圓柱體變出了一樣東西,你們想看嗎?

  2、出示松樹和望遠鏡。師:這是什么?老師是怎么變的?幼兒議論,回答,教師小結(jié)。

  3、你們想不想也動手把圓柱體變一變呢?(想)

  四、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出示輔助材料,師:看,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材料?(逐一認識)這些材料可以幫助你們把圓柱體變成另外的東西。

  2、小朋友去操作的時候先想好要做什么東西?需要多大的圓柱體,再動手制作,注意圓柱體要卷得整齊一點。

  3、我們今天就來舉辦一個“圓柱體大變身”的展覽活動(出示區(qū)域柜上的字寶寶),把你做好的東西放到展示臺上,我們來比一比誰的小手最靈巧,做出來的東西最漂亮。好嗎?

  4、教師及時幫助、啟發(fā),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五、評價作品,結(jié)束活動。

  1、將做好的作品集中在展示臺上,對有創(chuàng)造性、做的細致的幼兒進行表揚。

  2、除了這里小朋友剛才變的,圓柱體還可以變出許多其它的東西,我們在以后的區(qū)域活動中再來變一變,好嗎?

  六、延伸活動:

  出示收集的各種圓柱體空瓶子,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用這些廢舊的物品變成另外的東西。

  教學反思:

  從欣賞繪畫作品入手,使幼兒在一定感性經(jīng)驗的基礎上誘發(fā)想象、循序漸進、大膽構(gòu)思,從而發(fā)掘與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輕松導入,使兒童的畫面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28、大班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圓柱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征。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游戲:摸摸**快回來。。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wǎng),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2)認識圓柱體。

  游戲繼續(xù)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jīng)過描述后,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么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里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征。

  (3)請幼兒試著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不一樣。并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范、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fā)幼兒操作冊,教師巡回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jié),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并且很難聯(lián)系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征。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于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并且善于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采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nèi)ハ嗷W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征,并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后,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游戲中結(jié)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fā)現(xiàn)的喜悅。經(jīng)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jīng)幸福的感受到了。

29、大班科學優(yōu)秀教案《認識調(diào)料》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diào)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鍛煉幼兒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的功能。

  2、通過對調(diào)料的認識,使幼兒學會簡單的使用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提高生活技能。

  活動準備

  1、白糖、味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調(diào)料分類放好。

  2、黃瓜、西紅柿、豆腐皮、蔥、胡蘿卜、火腿、白蘿卜等切好分盤。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環(huán)境布置“寶貝廚房”一處。

  活動過程

  一、布置活動室,將調(diào)料分盤放好。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歡迎大家到寶貝廚房來做客,先請小朋友參觀一下寶貝廚房的調(diào)料大世界?!?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音樂起,幼兒直接進入寶貝廚房參觀已準備的各種調(diào)料,提醒幼兒用各種方法感知各種調(diào)料的名稱和味道,注意參觀時的秩序和衛(wèi)生。

  二、幼兒參觀探究各種調(diào)料的名稱和特點,并利用調(diào)料制作簡單的涼菜。

  1、教師提問:“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是哪些調(diào)料?”幼兒回答:“白糖、雞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痹僬堄變赫f出是如何知道這些調(diào)料的,引導幼兒分別從嗅覺和味覺、視覺的感受說出各種調(diào)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例如糖甜、鹽和醬油咸、味精鮮美、醋酸、油香等。

  2、出示一盤調(diào)好的菜,請幼兒品嘗并說出菜中用到的調(diào)料。教師總結(jié)各種調(diào)料的味道和作用:人們使用調(diào)料是為了做菜時使菜的味道更好吃。簡單說明調(diào)料的其他用途:醋可以用來殺菌消毒;鹽可以加水稀釋用于傷口或皮膚消毒;如果有燒傷和燙傷可以用醬油涂抹,減輕傷痛;涂抹香油可以減輕嬰幼兒口瘡等痛苦。

  3、出示各種切好的菜類,先請幼兒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這些菜的吃法,調(diào)制涼菜。

  教師:“今天,我們用這些調(diào)料和蔬菜自己來做涼拌菜好嗎?”請幼兒分四組進行活動。每組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挑選調(diào)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衛(wèi)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將各種菜加入調(diào)料用筷子進行攪拌,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沖突,每一個菜有其突出的特點,四組小朋友的菜盡量不重復。攪拌完畢之后幼兒試嘗,然后根據(jù)不足進行補充加料。如淡的加鹽,咸的加點雞精或醋等。教師提醒幼兒不要將調(diào)料撒到外邊,如果有用抹布隨時清理。

  4、請幼兒將調(diào)好的菜裝盤,為菜起名并做簡單介紹。介紹的語言形式為:我們的菜名是* * *,用的主料是* * *,調(diào)料是 * * *。希望大家喜歡。菜品名稱參考:西紅柿拌白糖(火燒冰山)、涼拌豆腐皮(可加入黃瓜絲、胡蘿卜絲等,又名三彩絲。)、黃瓜火腿(紅點點、綠點點)、糖醋蘿卜絲等。

  三、請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品嘗,教師表揚幼兒愛勞動,友好合作。提議幼兒在家?guī)桶职趾蛬寢屪隽λ芗暗募覄帐隆?/p>

  活動反思

  活動結(jié)合了幼兒生活實際,幼兒參加活動的熱情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幼兒通過自己的眼、口、手親自體驗了各種調(diào)料的顏色、氣味、味道,訓練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注重了幼兒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注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顒舆^程中有幼兒太著急品嘗,直接用手抓菜吃,以后應更注重幼兒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和鞏固。

30、大班科學教案《好玩的立方體》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guān)系。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

  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及名稱。

  活動難點:

  了解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1.神秘盒一個,卡紙做的大正方體一個,一樣大的不同顏色的正方形紙6張,小正方體每人一個。

  2.卡紙做的大長方體2個,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一個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同樣形狀的小長方體每人2個。

  3.正方體和長方體廢舊紙盒若干。

  活動過程:

  1.利用“神秘盒子”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1)教師出示6張一樣大的不同顏色的正方形紙,并一一放入神秘盒子中。

  (2)教師從神秘盒子中取出一個正方體,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并告訴幼兒正方體的名稱。

  2.通過操作探究、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1)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體,請幼兒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正方形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jié):正方形只有一個面,而正方體有很多個面。

  (2)請每個幼兒取一個小正方體,用自己的方法數(shù)一數(shù)正方體有幾個面。教師注意提醒幼兒:要記住開始數(shù)的那個面,按照一定的順序數(shù)才能數(shù)對。

  小結(jié):正方體有6個面。

  (3)通過探究操作發(fā)現(xiàn)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正方形。教師提出問題: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嗎?(www.banzhuren.cn)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請幼兒用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操作驗證正方體6個面的大小,教師對幼兒的驗證方法進行觀察指導。

  小結(jié):正方體不僅有6個面,而且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3.教師讓幼兒從神秘盒子中變出長方體,引導幼兒比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不同。請幼兒將正方體和長方體放在一起作比較,說說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告訴幼兒新的幾何形體的名稱是長方體。

  小結(jié):正方體和長方體看下去都是方方的,都有6個面。不過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的6個面不都是一樣大。

  4.引導幼兒每個拿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仔細觀察,并說說長方體的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jié):原來你們手里的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

  5.教師出示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請幼兒仔細觀察后提問: 個形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么形狀的?這樣的形體也是長方體嗎?

  小結(jié):這樣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6.請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鞏固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

  (1)請兩組幼兒分別到教師面前的筐子里只選擇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紙盒,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檢查各組選擇的圖形對不對,若有選錯的及時糾正。

  (3)視情況可以互換形體再玩一次游戲。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zhì)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jīng)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gòu)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jīng)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nèi)化。

31、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認識磁鐵》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初步認識磁鐵,了解磁鐵的用處及特性。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養(yǎng)成愛探究的好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遇事要愛動腦筋。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磁鐵每人一塊

  2、每組一只小籃子,內(nèi)有學生尺、橡皮、鉛筆、樹葉、梳子、羽毛、鐵釘、針、曲別針、小刀、鎖等若干。

  3、腳下帶鐵片與不帶鐵片的雞寶寶各一只,小房子一間。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具,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小朋友們看一看,房子里住著誰呀?(兩只雞寶寶)

  雞寶寶可喜歡小朋友啦,我們一起喊雞寶寶出來好嗎?(雞寶寶)

  老師用磁鐵把腳下有鐵片的小雞引出來。

  咦,怎么房子里還有一只小雞呀,它為什么不出來?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看一看,兩只小雞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兩只小雞的腳上不一樣,一只有鐵片,一只沒有鐵片。

  請一個小朋友為沒有鐵片的小雞裝上鐵片,并喊小雞出來玩,小雞不動(老師出示"寶貝"--磁鐵,將小雞引出來)。

  二、玩磁鐵

  1、引導幼兒拿磁鐵吸小籃子內(nèi)的物品,看一看,磁鐵吸哪些東西,不吸哪些東西。

  幼兒得出結(jié)論:磁鐵只吸鐵制成的東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鐵碰碰頭,握握手。

  幼兒把手中的磁鐵與其他幼兒的放在一起,看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互斥

  相吸

  結(jié)論:磁鐵有兩極,同極相斥,不同極相吸。

  3、為磁鐵找朋友

  引導幼兒在室內(nèi)為磁鐵找朋友。

  三、活動延伸

  1、老師不小心把許多釘子灑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凈的撿起釘子呢。

  2、在室外為磁鐵找朋友。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于參與,積極發(fā)現(xiàn)。簡單而有平常的活動準備,又為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簡單容易的記錄過程更適合幼兒的操作能力。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jù)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對磁鐵特性的了解層層深入,同時對記錄單和實驗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孩子樂于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引導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了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學活動中參插游戲,并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致加濃,而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幼兒也愿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fā)展。我們認為,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后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發(fā)現(xiàn)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xiàn)象。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分層遞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分明,教學重點突出,時間分配得當。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動中教師言語只是一般的引導性語言,整個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是,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便于操作觀察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fā)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于他們的談話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和經(jīng)驗,激發(fā)孩子們主動學習。個別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不夠大膽,模仿性強;有些幼兒在材料的使用上還有磕磕碰碰的現(xiàn)象,雖然老師多次提醒,但還是影響了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中有時還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后,在教學活動中需注意這方面的指導。

32、幼兒園大班科學《球體和圓柱體》教案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讓幼兒通過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xiàn)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gòu)著知識,從而使幼兒對本次的知識點達到長時記憶的目的。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2.使幼兒樂意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的基本特征,感知球體,圓柱體是什么樣子的。

  3.知道球體和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本次活動到達長時記憶的目的

  難點:正確分清并記住球體和圓柱體的特征

  【活動方法】

  講解 、演示法;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 籃球,足球,易拉罐,小圓凳子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球體和圓柱體

  教師出示《球體和圓柱體》

  看一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什么來?這些是什么呢?

  幼兒:這是足球,

  幼兒:這是積木,

  幼兒:這是籃球,

  幼兒:這是小凳,水杯,還有易拉罐飲料。

  二、觀察球體和圓柱體,感知他們的特征。

  教師:我們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有什么一樣?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在地上滾一滾,看看球體和圓柱體什么地方不一樣?

  教師:籃球正面看,反面看,旁邊看都是圓形。易拉罐正面看是圓形,旁邊看像柱子。

  幼兒:我發(fā)現(xiàn)籃球滾起來速度非??欤钦静蛔?。

  幼兒:我發(fā)現(xiàn)易拉罐倒下來的時侯滾得好快好快!立起來的時候滾不動為什么呀?

  幼兒:是啊,倒下來的時候想車轱轆一樣滾來滾去,立起來的時候滾不動為什么呀?

  教師:你們看的時候很仔細,那我們再看一看,還有什么樣的東西跟它一樣?

  幼兒:我的小凳子立起來的時候可以座,我搬不動的時候就把放到地上滾著走。

  教師:籃球到處都是圓圓的,滾的快但站不住。易拉罐可以站住,也可以滾著走。

  教師:易拉罐上面看是圓形,底部看也是圓形,可以站住可以滾動,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為圓柱體。

  教師:籃球圍繞它的一圈看全是圓圓的,滾得非??於颊静蛔?。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為球體。

  三、游戲

  教師: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吧,摞一摞。

  教師:請小朋友們把籃球摞起來,再把易拉罐摞起來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幼兒:易拉罐可以摞起來,可是藍球摞不起來,

  教師:對,圓柱體可以摞起來。球體摞不起來。

  四、手氣大比拼

  教師:看看小朋友們都可以摸到些什么呢?

  有的摸到芝麻團,有的摸到籃球,還有的摸到電池和奶粉桶。

  五、區(qū)分形狀

  教師:芝麻團是球體,籃球也是球體。電池是圓柱體奶粉桶也是圓柱體。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的這兩個圖形,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請大家想一想。

  六、課后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回到家以后,我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搭一搭圓柱體積木,看一看,你可以搭幾個?可以搭多高?還可以一起去體育場踢足球,看一看,你踢的足球可以滾多遠?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diào):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征,獲取有關(guān)球體的科學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培養(yǎng)其關(guān)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大班幼兒探究欲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fā)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標。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了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后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3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小麥》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2.能夠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與其他農(nóng)作物制作的食物。

  3.體驗用肢體語言演繹小麥生長過程的快樂。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難點:能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了解小麥的各部分名稱。

  物質(zhì)準備

  課件;音樂;米飯、花卷、貼餅子、豆腐四種食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開火車》引入。在音樂聲中,教師做開火車的動作入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探索號”列車的列車長,今天想邀請小朋友們乘坐我們的列車開往麥田,探索小麥的一生,你們愿意跟我一起去嗎?

  二、基本部分:

  (一)談話導入。

  教師:上周李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觀察了咱們一起種植的小麥,發(fā)現(xiàn)在屋里種的和在外面種的生長速度不一樣,小朋友們也說了很多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那我們現(xiàn)在到達了麥田農(nóng)場,你們想看一看小麥是怎樣生長的嗎?

  (二)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1.看一看:播放視頻,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說一說: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小麥是怎樣生長的?經(jīng)過了哪些過程?

  3.演一演:肢體演繹《我是一粒小麥種》。

  (1)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xiàn)種子發(fā)芽、長大的過程。

  (2)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模擬種子生長過程。

  (三)了解小麥的用途。

  1.提問:農(nóng)民伯伯收下麥子后都去哪了呢?

  2.帶領幼兒認識面粉和面食。

  3.了解部分麥稈工藝品。

  (四)能夠區(qū)分麥制品食物。

  1.猜想:教師出示食堂制作的米飯、花卷、窩頭、豆腐四種食物,請幼兒猜一猜誰是由小麥制成的,并用投票的方式每個幼兒將四種食物貼到對應的農(nóng)作物(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旁。

  2.驗證: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區(qū)分這些食物(看、聞、摸、嘗)。

  3.游戲:農(nóng)民伯伯找小麥。

  (1)老師帶上頭飾當農(nóng)民伯伯,小朋友們自由選擇頭飾當饅頭、面條、餅干、豆腐、腐竹、大米粥、爆米花等食物。農(nóng)民伯伯說:“我辛勤勞作的小麥被制作成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他們都變樣了,哪些是我種植的小麥呀?”幼兒說:“我是xx,我是您種植的小麥?!?/p>

  (2)請幼兒帶上頭飾當農(nóng)民伯伯,找一找哪些是自己辛苦種植的小麥。

  4.教師小結(jié):原來我們平時吃的這些食物是由不同的農(nóng)作物制成的,小朋友們還學會了用各種方法來區(qū)分麥制品食物和其他農(nóng)作物制作的食物,那今天的午飯和晚飯,孫老師要考考你們,會讓你們說一說飯菜里有沒有今天學習的這四種農(nóng)作物。

  三、結(jié)束部分:

  (一)懂得愛惜糧食。

  復習學過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進一步感受農(nóng)民的辛勤,更加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留下任務。

  小朋友們,前段時間我們也種下了小麥種子,通過你們的照顧已經(jīng)長得很高了,那接下來我們要一起驗證一下,小麥的的生長過程是不是和我們今天學習的一樣,我們把它的生長過程,各個時期的狀態(tài)記錄下來。等到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可以一起收割,做出我們想制作的食物和手工。

  (三)活動結(jié)束。

  今天我們的探索旅程就到這里啦,“探索號”要返程了,請小朋友們跟好哦!

  活動總結(jié)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xiàn)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xiàn)力。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jù)需要合理的安排,因內(nèi)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nèi)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中,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diào)整我們的教育內(nèi)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34、大班科學教案《變化的月亮》反思

  活動目標

  1.對事物有好奇心,愿意積極參與探索,感受自主探索的樂趣。

  2.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會發(fā)生變化。

  3.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月亮形狀的變化規(guī)律。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月亮”組圖;“變化的月亮”圖片。

  紙面教具:《月亮的變化》記錄單。

  材料準備:操作材料“變化的月亮”;顏料、水粉刷、顏料盤、白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

  出示組圖聯(lián)系幼兒已有經(jīng)驗討論月亮的形狀

  ——天黑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月亮掛在天上,月亮的形狀都是一樣的嗎?

  ——你看到過什么形狀的月亮?它像什么?

  二

  發(fā)放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探索月亮變化的規(guī)律

  ——慢慢地拉動細繩,看看月亮的形狀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它有什么規(guī)律呢?

  三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guī)律

  ——月亮形狀的變化規(guī)律是不是你們說的那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左邊的小月牙和右邊的小月牙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四

  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呈現(xiàn)月亮形狀變化規(guī)律

  1.教師介紹繪畫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今天,教學活動為大班科學活動《變化的月亮》,主要是讓幼兒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會發(fā)生變化。

35、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空間方位》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過掌握《擺花》的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的數(shù)學思維及空間方位能力、推理能力。

  3、感受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重點難點

  1、理解橫著數(shù)、數(shù)著數(shù)都是5的概念。

  2、能夠用不同的空間方位進行擺花。

  活動準備

  16朵花、示范圖5張、黑板、幼兒操作材料每人1份(16朵花)、記錄紙、花壇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介紹游戲名稱,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朵花。(2個2個的數(shù))?!?/p>

  2、教師:“一共16朵花,今天我們玩的游戲就叫做擺花?!?/p>

  (一)教師示范,發(fā)現(xiàn)擺花秘訣。

  1、擺花要求:“老師這里有一個四邊形的花壇,需要小朋友將16朵花擺在花壇的四周,但還要保證花壇的每一條邊都是6朵花,哪個小朋友愿意來試一試??!?/p>

  2、請一位幼兒在黑板上嘗試擺花。

  3、教師總結(jié):“他擺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p>

  4、教師進行示范:“老師這里有一種方法,來看一看我是怎樣擺的?!?/p>

  “老師擺成功了嗎?擺成了什么形狀?老師擺成功的秘訣在哪里?”

  教師小結(jié):我種了兩個橫排,兩個豎排,4個角上的花數(shù)了2次,即在橫排數(shù)了,也在豎排數(shù)了。

  (二)幼兒嘗試擺花

  1、給每位幼兒一套小花教具(16朵花),幼兒嘗試操作。

  2、強調(diào)要求:“16朵花要擺4排(橫排豎排都可以),每排5朵花?!?/p>

  3、教師巡回指導,擺出一種方法后舉手,教師拍照進行拍照分享。

  4、點數(shù)進行驗證

  5、介紹記錄紙:“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一種擺法,那誰的方法和他一樣請舉手,說明你的方法也對啦。那我們把這種方法方法記錄下來,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記錄紙,請把我們驗證過的方法記錄下來(花可以用圓圈表示)?!?/p>

  (三)嘗試擺花的其他方法。

  第二種方法:

  老師:“其實擺花的方法還有很多,請小朋友在嘗試擺一擺吧?!?/p>

  1、教師巡回指導,擺出一種方法后舉手,教師拍照進行拍照分享。

  2、和幼兒一起數(shù)一數(shù)進行驗證。

  3你覺得這種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槍。。。。。)

  4、教師出示這兩種方法的記錄紙小結(jié):“上面的5朵花不動,左邊5朵花不動,右邊的5朵不動,下面的三朵向上移了?!?/p>

  5、提問:“你覺得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2個橫排,2個豎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種出的樣子不一樣)”

  (四)繼續(xù)嘗試其他的擺法

  老師:“那請小朋友試一試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看誰的方法和其他人不一樣?!?/p>

  2、教師巡回指導,擺出一種方法后舉手,教師拍照進行拍照分享。

  2、和幼兒一起數(shù)一數(shù)進行驗證。

  3你覺得這種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槍、開字......)

  你看看她像什么?(井字)

  活動總結(jié)

  幼兒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對大班幼兒來說,通過有挑戰(zhàn)的游戲來發(fā)展其空間知覺和推理能力,能夠更好地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本次活動中,我先用幼兒平時最常見的花壇引出,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什么叫“橫著擺和豎著擺都是5朵花”的概念,將游戲的難點拋給幼兒,啟發(fā)他們思考其他的擺法。

  在幼兒自由操作中,我用電子設備將幼兒擺花的方法實時拍照記錄,并用集體分享的形式讓幼兒在大屏幕上再觀察,通過這種方式,幼兒的擺花方法得到了再次的驗證,也再一次讓幼兒了解“橫著擺和豎著擺都是5朵花,且一朵花在橫排和豎排能夠重復數(shù)”的難點。

  通過對幼兒作品成功和失敗的分享,幼兒更清晰地理解了擺花的方法,再通過豐富的材料讓幼兒操作,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

36、大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認識圓錐體》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圓錐體的特征,正確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特征并能準確說出幾何形體的名稱。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對幾何形體活動的興趣。

  4、發(fā)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jié)果。

  活動重點:認識圓錐體并了解其特點。

  活動難點:能準確的區(qū)分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

  活動準備: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各一個、幾何形體課件、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老師:小朋友們,老師帶來一個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裝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請小朋友來摸一摸并說說摸到的是什么樣的東西。)介紹球體(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滾動,這樣的幾何形體叫球體)、圓柱體(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正方體(幾何體6個面,都是正方形,這幾個正方形一樣大)、長方體(由6個面組成兩兩相對的兩個面大小、形狀一樣,這樣的幾何體叫長方體)。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的幾何形體朋友——圓錐體。

  二、認識圓錐體,感知圓錐體的特征

  1、老師:哪位小朋友愿意來摸一摸圓錐體,看看它有什么特點,有哪些地方與我們之前看到的幾何形體不一樣的地方。重點講解圓錐體的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這就是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圓錐體(播放圓錐體課件,讓小朋友們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請小朋友比較圓錐體與圓柱體的不同,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圓錐體是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樣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很像如:冰淇淋、圣誕帽、路錐等等。請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課件為小朋友介紹生活中的圓錐體。

  三、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不同

  老師進行三段式教學提問如:請你把圓柱體舉起來,哪一個幾何形體不見了,它叫什么名字,請你抱一抱圓錐體等等,請個別小朋友回答問題。

  小朋友們都很棒,為了獎勵小朋友們下面我們進行游戲——幾何形體蹲與蘿卜蹲游戲的規(guī)則相同,請小朋友記住自己的幾何形體的名字,開始游戲。

  四、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完成記錄表

  每位小朋友一張記錄表,請小朋友觀察課件并準確的做好記錄。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圓錐體,請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一樣的。

  活動反思:

  圓錐是小學階段新接觸的'一個幾何形體,是在學生學習了圓柱的基礎上學生所要學習的比較難理解的一個物體。首先讓學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圓柱與圓錐 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在教學過程中分組讓學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圓柱與圓錐 之間的關(guān)系。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削、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等方法,找到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先讓學生推導出公式,再嘗試計算有關(guān)圓錐形物體的體積 接著利用課件演示一個圓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過程,使學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圓柱的三分之二。通過這兩種形式,學生對“圓柱轉(zhuǎn)化成圓錐”的認識就很清楚了。

37、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彈力運動會》反思

  一、活動題目:彈力運動會

  二、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與實驗,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現(xiàn)象,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敏銳性。

  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三、適用對象: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皮球、橡筋、氣球、彈簧、木塊、鐵片、彈性球、動物標靶、自制彈弓(每人一個)、紙制子彈等。

  五、活動過程: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

  幼兒自主選擇一個皮球跟著音樂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沒有氣的。

  誘導幼兒按一按、捏一捏有氣和沒有氣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氣會彈得高,原來空氣也有彈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彈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彈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彈簧、橡筋、捏一捏氣球、海綿等)。

  (2)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有彈性的。如彈簧床、海棉枕頭、沙發(fā)、床墊、吹氣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著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著中指,然后一只手拿著球向前投,隨后收回,重復投擲,可投向目標處。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著小球,拉到一定的距離時放手,讓球反彈回去,超過固定物的高度。

  (4)將長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讓小球彈上去又拉回來,反復拍打。

  做游戲。

  (1)看誰射中靶。

  用力投擲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長,讓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離的動物標靶。

  (2)看誰彈得遠。

  一手握小彈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紙制子彈拉緊橡筋,然后放手,讓子彈彈出去。拉得越緊,子彈彈得越遠。

  在地上按一定距離畫三條線,超過最遠一條線得3分,超過第二條線得2分,超過第一條線得1分。

  六、注意事項

  1.小彈弓不要對著別人。

  2.可分別采用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和自由活動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彈簧紙偶:先把一張大的長方形紙卷成筒狀,然后在上面畫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用另一張小紙條來回折疊,折成彈簧狀,要求折得整齊。然后把紙筒粘在彈簧狀紙條上,用手輕輕一按,它一會兒變矮,一會兒變高。

  活動反思

  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fā)現(xiàn),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顒訒r,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38、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好玩的小磁鐵》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磁鐵,通過探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2、學習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學習仔細觀察磁性現(xiàn)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探索的結(jié)果。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盤操作材料:內(nèi)有磁鐵、鐵絲圖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木塊、布條、紙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自制小貓釣魚用的游戲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讓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請大家看一看,在你們面前的盤子里有些什么呀?

  幼兒玩一玩盤子里的東西,然后相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師: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它的名字叫磁鐵。

  (2)讓幼兒操作盤內(nèi)的材料,探索哪些東西是磁鐵的好朋友,幼兒嘗試分類把磁鐵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盤子里,教師個別指導。

  3、教師小結(jié)磁鐵的作用。并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的好朋友都是鐵做的,磁鐵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4、講述故事《小磁鐵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鐵對人們生活的幫助。

  5、游戲:小貓釣魚。讓幼兒再次對磁鐵作更深的了解。

  師:今天我們來學小貓釣魚,看看誰釣的魚最多,呆會一起把魚送到貓媽媽的家里,結(jié)束游戲。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中 ,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了磁鐵的神奇,通過幼兒感興趣的釣魚,玩磁鐵,抓老鼠,完全讓幼兒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貓是多么棒!在活動進行之中,我始終以幼兒在前,讓孩子們在一系列的游戲,小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活動中,主動傾聽;獨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膽表達。他們發(fā)現(xiàn)了磁鐵的本領,感受了磁鐵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鐵的秘密。孩子們覺得,科學不再是枯燥嚴肅的說教,變成了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知識經(jīng)驗。在與老師的交流,與同伴的合作,與集體互動的表現(xiàn)中,充分發(fā)揮了幼兒學習,探究,觀察,發(fā)現(xiàn)的主動性,也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積極性。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情緒高漲,圍繞活動主題主動學習,與老師互相配合,動靜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的三個目標,讓孩子們學習科學有了一個快樂的開始。

39、大班科學教案《空氣在哪里》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無孔不入等特點。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對人、動植物的作用 ,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提高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氣球、清水1盆、塑料水瓶、針筒、小磚塊、吹氣胡子、乒乓球等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氣球)

  2.氣球里面有東西嗎?

  3.對準幼兒的臉,邊放邊問:感覺有東西出來嗎?(有)能看見它嗎?(不能)抓得到嗎?(不能)聞到味道了嗎?(沒有)

  4.小結(jié):原來氣球里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到、摸不著的氣體。

  二、感知空氣的無孔不入

  1.空間中有空氣

  (1)氣球里有空氣,那么我們的活動室里會有空氣嗎?

  (2)我們用塑料袋到活動室的各個地方裝一下,大家分開找,找好后捏緊袋口,回到座位上。

  (3)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空氣?

  (4)小結(jié):活動室的各個地方都有空氣,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它們里面會有空氣嗎?(幼兒猜測)

  2.物體中有空氣

  (1)介紹三組實驗

  這是什么(可樂瓶),它的上面有一個紙?zhí)?,像個小火箭,玩的時候雙手用力拍打小瓶子,看看火箭會有什么變化?

  它是什么(針筒)玩的時候連續(xù)地推動針筒,看看乒乓球有什么變化?

  這個玩具很好玩,等會拿一個紙嘴套在上面,對準吹氣口吹氣,看看胡子有什么變化?用完的吹嘴放在藍色盒子里。

  游戲很好玩,玩好一個游戲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等會聽到小鈴聲請你們把材料放在桌上再回到座位上。

  (2)交流

  a.在玩火箭發(fā)射時你發(fā)現(xiàn)小火箭怎么樣了?為什么?空氣藏在哪里?

  b.玩乒乓球游戲時推動針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空氣藏在哪里?

  c.吹胡子游戲中胡子有什么變化?為什么?空氣藏在哪里?

  小結(jié):原來一些東西里有空氣,連身體里也藏著空氣。猜猜這塊小磚塊里有空氣嗎?(幼兒猜測)

  (3)空氣的無孔不入

  a.小磚塊按到水中,水里有什么變化?(空氣從磚塊里跑出來,原來磚塊里也有空氣)

  b.小結(jié):空氣就在我們周圍,凡是有空隙的東西里空氣都可以跑進去。在生活中,空氣還會用在什么地方呢?

  (4)空氣的運用

  a.幼兒自由講述

  b.(出示幻燈),看看空氣藏在哪里?

  三、空氣的作用

  (1)我們周圍都有空氣,如果捂住口鼻,會怎么樣?(人離不空氣)

  (2)還有誰也離不空氣?(植物、動物離不開空氣)(看幻燈)

  小結(jié):我們呼吸需要空氣,連動物、植物都離不開它,所以有生命的東西都離不開它;而且新鮮的空氣更有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一起到大樹下去呼吸新鮮空氣吧!

  教學反思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于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活動開始,我首先出示一個裝滿空氣的密封塑料帶讓幼兒進行摸一摸,聞一聞塑料袋里裝的是什么,接著又讓幼兒跟著我進行深呼吸,用鼻子吸,使得他們知道袋子里裝的是空氣,鼻子吸得也是空氣,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著也摸不著,對我們特別重要。在幼兒找一找空氣在哪里環(huán)節(jié),我讓幼兒用袋子捕捉空氣、用小氣筒給氣球充氣、對著氣球吹氣,盡量不讓氣球落地,一系列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空氣的無處不在。!來自快思老師教案.!活動中我親自試驗操作:點燃蠟燭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將蠟燭罩住,火苗慢慢熄滅。讓幼兒明白燃燒也需要空氣。讓幼兒屏住呼吸,嘗試沒有空氣的感覺;然后深呼吸,感受有空氣的好處。在通過屏息讓幼兒感受到空氣的重要。通過多次的實驗探索活動使得幼兒了解了空氣的無處不在以及空氣的重要性。最后在讓幼兒感受了空氣的重要性之后樹立幼兒環(huán)保的意識,并讓幼兒自己說說怎么保護環(huán)境。

  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感覺我的言語比較多,導致了活動沒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盡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fā)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欲望。

40、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空氣》反思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的。

  2.技能目標:發(fā)展積極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觀察的能力。

  3.情感目標: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空氣的特性。

  難點:嘗試獨立完成實驗操作。

  活動準備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個。

  2.干凈紙巾、手帕、水。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小小手,放膝蓋。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游戲,請大家閉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開,請小朋友說說剛剛做游戲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引出空氣)

  師: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我們要呼吸,我們有呼吸才能維持生命。那我們吸進的是什么呢?引導小朋友說出空氣。

  師:那空氣是怎樣的呢,哪位小朋友來說說?引導小朋友逐一發(fā)表意見。

  教師小結(jié):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2.展開

  (1)教師演示

  師:空氣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師變個小魔術(shù)來看看空氣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師演示紙巾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紙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現(xiàn)在帕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紙巾沒濕后,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紙巾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為什么第一次紙巾沒有濕,第二次紙巾又濕了呢?

  (2)幼兒操作

  分開兩組,讓幼兒帶著疑問做實驗,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兩次實驗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紙巾沒有濕是因為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沒有濕;而第二次是因為杯子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濕了。

  (3)教師演示

  把紙巾換成手帕,教師演示手帕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手現(xiàn)在帕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沒濕后,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手帕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4)幼兒操作

  同樣分開,讓幼兒操作把紙巾換成手帕的實驗。

  教師小結(jié):杯子里的紙巾和手帕會濕跟材料無關(guān),都是因為空氣的關(guān)系,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

  3.活動結(jié)束

  教師請幼兒簡單說明自己理解的空氣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實驗的過程。

  師:老師剛剛觀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來移去到最后紙巾也沒有濕,鼓勵這位小朋友還發(fā)現(xiàn)空氣另外的神奇之處。

  師:(實驗結(jié)束)大家看到空氣的神奇的地方了嗎?老師把實驗的工具放在區(qū)域活動里,想做這個實驗的小朋友可以取來做。

  活動總結(jié)

  結(jié)合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xiàn),我對本節(jié)課總結(jié)如下:

  1.幼兒求知欲望較強,積極性高。兒童對空氣和探索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在整個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能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jīng)驗,循序漸進地進行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

  2.注重安全,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參與動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師在開展主題活動前的預知工作不夠全面,教師未考慮到孩子們也喜歡玩水,場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師共同協(xié)助。

41、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認識斑馬線》反思

  在幼兒園中,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斑馬線的含義是什么,針對這一現(xiàn)象,小編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斑馬線的意義和作用,讓幼兒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大班安全《認識斑馬線》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大部分孩子不認識斑馬線,不知道斑馬線的意義,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斑馬線的意義,從小就具備較強的交通安全意識。

活動目標

  1、認識斑馬線。

  2、理解斑馬線的意義和重要作用。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斑馬線

  難點:斑馬線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準備

  1、紅綠燈的作用(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基礎)

  2、斑馬線的 圖片;道路交通中斑馬線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1、引入

  活動開始時,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汽車入手:“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汽車嗎?”

  2、認識斑馬線

  隨后,展示幻燈片(畫面上有一條斑馬線,線的旁邊有一個紅綠燈,斑馬線前面有很多汽車停著)(之前有畫過紅路燈,了解了紅路燈的意義),引導幼兒說說看到的圖畫,老師:“為什么車都停了?”“紅燈了”老師:“紅路燈前有什么?”“斑馬線”引導幼兒說說斑馬線的作用,有的說:“我和爸爸、媽媽過馬路時都是走斑馬線的?!庇械恼f:“不走斑馬線會被撞到的?!薄?/p>

  3、斑馬線的重要作用

  接著和幼兒一起討論斑馬線的外表:由很多白色的長條形組成,人走在上面很醒目……,走斑馬線是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表現(xiàn)。(不走斑馬線,就等于在班級上不遵守紀律,不是好孩子的)

  如果有孩子提出喜歡五顏六色的“花”斑馬線,可以先畫出來,然后告訴大家:白色的斑馬線就是為了讓司機更能清楚地看到人在上面行走,“花”的斑馬線反而不能明顯的突出行人。

  4、學畫斑馬線、游戲

  我在黑板上畫出紅綠燈、斑馬線的同時,鼓勵孩子們一起先在紙上畫,然后在教室的活動區(qū)內(nèi),老師畫一副斑馬線,請幼兒用手做方向盤開車,老師說“紅燈”時就停車,另外幾個小朋友從斑馬線上走過……玩完一次后換老師來做“車”,老師開車,孩子做紅路燈,一起玩游戲。

  最后是幼兒在紙上畫斑馬線,老師鼓勵幼兒在畫紙上自由添畫,如:汽車,花,太陽,小鳥……。

教學反思

  反思一:尊重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放開思維大膽想象。

  小班的孩子正處于對顏色的認識期,因此幼兒在討論斑馬線的顏色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并被老師畫出來,進一步引發(fā)了幼兒對顏色的興趣,,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而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更沒有硬性對孩子強調(diào)斑馬線就一定是由白色的長方形組成,我覺得幼兒的想象力和興趣是藝術(shù)活動最為難得的要素。

  反思二:游戲中學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在很多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我都會適當?shù)募尤胍恍┯螒蛐缘幕顒?,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在玩開車游戲時孩子是非常的感興趣,所有的幼兒都愿意徒手在空中畫斑馬線,利用游戲進行繪畫活動,可以使枯燥的技能練習演變愉快的活動體驗,讓幼兒對繪畫更加感興趣。

  反思三:發(fā)揮想象力,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

  在幼兒繪畫前,我常常會引導幼兒自由添畫,但要先完成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不會忽視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如本節(jié)課主要是畫斑馬線,那么幼兒就必須先畫好斑馬線后才能在畫紙的周圍添加上自己喜歡的裝飾品,對我來說,我希望孩子不要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我希望孩子是處于主動的興奮狀態(tài),那樣畫面才會讓人覺得驚喜,孩子的想象力遠遠超出我們成人的想象,如果樣樣都限制了孩子,得到的結(jié)果是每幅畫都幾乎相同的,孩子就像機器一樣完成老師的“作業(yè)”,很少有想象的空間。

42、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認識安全標志》反思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有心人。

  2、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的能力。

  3、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標志,主要認識:當心觸電當心中毒禁止煙火。

  4、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識知道發(fā)生火災以后簡單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5、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6、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7、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套

  2、安全標志圖片一套

  3、掛圖四幅

  4、布置好"安全圖片展覽"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多媒體課件會說話的標志導入課題師:小朋友剛才誰在說話,提醒我們注意安全(安全標志)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這樣的標志時刻提醒我們注意安全,所以需要我們?nèi)フJ識它小朋友看--它來了(大屏幕出現(xiàn)標志娃娃:小朋友們好!我是標志娃娃,今天我?guī)砹撕枚嗟呐笥?,它們都藏在活動室里,你們能找到它們和它們做好朋友?)老師和你們一起找,你能告訴老師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嗎?是在小椅子上面還是下面找到的?

  2、基本部分:認識安全標志師:小朋友我們坐下來和你的標志朋友說說悄悄話,看他叫什么?

  提醒我們怎么做?也可以把你標志朋友的名字告訴你的好朋友。大家互相說一說。動腦筋想一想。(小朋友自由討論一分鐘)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把你的標志朋友介紹給大家,讓大家都來認識他

  (請三個小朋友上來介紹自己的標志朋友)這么多小朋友都想上來介紹你的朋友,這樣吧請大家也把你的標志朋友送到磁力板上,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認識。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把顏色一樣,形狀一樣的標志朋友放到一排,如果有兩個一樣的我們只留下一個就可以了。

  (老師和幼兒一起來認識安全標志)小朋友看標志娃娃也把標志朋友請到大屏幕上來了,剛才有幾個標志娃娃來晚了,我們沒有認識過,你能找到嗎?(幼兒尋找,老師操作多媒體找出三個標志:當心觸電當心中毒禁止煙火)當心觸電:警示我們這里有電,危險,告訴我們小朋友不要用手摸更不能進去玩,要遠離這個地方。

  當心中毒:提醒我們這里的物品有劇毒,千萬不能用手去摸。

  禁止煙火:告訴我們這里堆放的物品都是易燃物品,禁止在這里點火,抽煙,放鞭炮。否則會發(fā)生火災。

  小朋友,火災可怕嗎?無情的大火能吞掉一座座房屋,讓人們無家可歸,大火還能吞沒一片片森林,讓動物沒有了自己的家園,大火還能燒死人和動物,讓我們感受痛苦,所以火災太可怕了。

  小朋友,萬一我們身邊發(fā)生火災我們該怎么辦呀?(幼兒自由回答)老師這里有幾個問題請小朋友思考:如果我們身邊發(fā)生小火,該怎么辦?(用水撲滅用腳踩滅用厚的東西壓滅)萬一小火變成了大火該怎么辦呀?(立即告訴大人,打火警電話119等)如果放生火災以后我們被困在屋子里該怎么辦?(幼兒自由回答)(用濕毛巾濕衣服把門縫堵住不讓濃煙進屋子,然后打開窗戶,拿出最鮮艷的衣服大聲呼喊:救命呀!人們聽到喊聲就會來就你。我們看大屏幕上的朋友是怎么做的?(出示大屏幕讓幼兒模仿用濕布堵住嘴彎腰逃離火場的辦法)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的安全標志。還知道了發(fā)生火災以后怎么辦?我們不僅保護了自己而且還要學會幫助別人。這里有幾幅畫很多有危險的地方都沒有安全標志。我們給它貼上安全標志,這樣別人走到這里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幼兒分成4組給設計好的場景貼安全標志,最后老師帶領幼兒總結(jié)講評)

  3、結(jié)束部分:參觀安全圖片展覽今天小朋友表現(xiàn)的都很棒,以后小朋友平時要注意觀察你生活的周圍還有那些標志,提醒我們該怎樣做?我們這里還有一個標志圖片展覽,老師帶你們?nèi)⒂^一下,以后我們也要做小小設計師,來設計更多的標志。

  4、活動延伸:為幼兒園設計標志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小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diào)整。我想,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43、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反思

  教材分析:

  球體和圓柱體是幼兒在生活中能經(jīng)常接觸到的幾何形體。大班幼兒基本具備區(qū)別典型球體和圓柱體的能力,也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形狀相似的物體,但對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并沒有清晰的認識。如何使幼兒通過直接體驗與感知發(fā)現(xiàn)、了解、表達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導入部分, 出示球體與圓柱體玩具材料,引導幼兒簡單玩一玩,分一分,初步感知球體的外形特征。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探索物體滾動方向,鼓勵幼兒用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的方法大膽探索、仔細甄別并有條理的表達球體圓柱體的主要特征,再提供各種材料嘗試自制球體圓柱體,鞏固對圓柱體球體特征的認識。最后結(jié)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球體圓柱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初步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征。

  2.能大膽探究、仔細觀察球體與圓柱體,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探究學習樂趣,感知球體與圓柱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圓柱體、球體的玩具若干;圓柱積木、保利龍球若干;斜坡 4 個;報紙、長方形硬卡紙、圓片、橡皮泥、飲料瓶若干;課件一份。

  活動過程:

  1.操作球體與圓柱體玩具材料,初步感知球體與圓柱體的外形特征。

  要求:請小朋友玩一玩老師帶來的玩具材料,看看它們是什么樣的? 幼兒探究……

  提問:你玩的什么?它是什么樣的?

  小結(jié):剛才玩的玩具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像球一樣,一類是像柱子一樣。

  2.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征。

  (1)玩一玩、滾一滾,對比觀察球體和圓柱體。

 ?、僖龑в變涸谛逼律蠞L動球與圓柱積木,發(fā)現(xiàn)它們滾動路線的不同。

  提問:球和圓柱積木是怎樣的滾動的?有什么不同?

  小結(jié):球和圓柱積木都可以滾動,但是球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積木滾動的方向單一。

 ?、谝龑в變嚎匆豢?、摸一摸球與圓柱積木,發(fā)現(xiàn)其外形特征。

  提問:球與圓柱積木是什么樣的?

  小結(jié):球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摸起來很光滑,這樣的物體叫做球體。

  圓柱積木上下兩面是一樣大的圓形,上下一樣粗,這樣的物體叫做圓柱體。

  (2)嘗試用各種材料制作球體和圓柱體,加深對其外形特征的認知。

  提問:你制作的是什么?是怎樣做的?

  小結(jié):圓片疊高、卡紙卷起來、瓶子粘上橡皮泥可以變成圓柱體;報紙、橡皮泥團球可以變成球體。

  3.借助課件拓展經(jīng)驗,感受球體和圓柱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提問: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或圓柱體?

  搟面杖、汽車輪子、壓路機有什么用?

  小結(jié):生活中有許多球體和圓柱體,他們都有自己的本領,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diào)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培養(yǎng)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jié)果來看,幼兒對于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44、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半點鐘》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會認識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zhuǎn)關(guān)系。

  2.學習計劃自己的片斷活動內(nèi)容,感受幼兒園生活的作息時間。

  3.有初步的時間概念,知道要珍惜時間。

  4.發(fā)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5.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

  1.時鐘、自制的《半點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科學時鐘》、《科學認識整點和半點》。

  (三)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師:鐘面上有幾個數(shù)字?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

  游戲《撥鐘報時》,教師撥鐘,幼兒報時。如教師撥8點,提問:現(xiàn)在是幾點整?分針指在數(shù)字幾?時針指在數(shù)字幾?

  2.出示《半點作息表》,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半點。

  師: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針指向數(shù)字8和數(shù)字9的中間,長針指數(shù)字6,是8點半。

  3.師幼梳理:半點時,分針指在數(shù)字6上,時針指向兩個數(shù)字的中間,如時針指向2和3的中間,就是2點半。

  4.引導幼兒觀察8點和8點半,比較整點與半點的不同。

  5.玩游戲&《報時撥鐘》,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

  6.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科學認識整點烽半點》。

  (四)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引導幼兒到區(qū)域繼續(xù)游戲《報時撥鐘》。

  活動反思:

  時鐘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對于學前班孩子來說,認識鐘表,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組織了《認識半點》這個數(shù)學活動,本次活動我從幼兒已掌握整點認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半點的認識。通過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引導幼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樹立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觀念。

  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是:第一組通過觀察和操作,能讀出鐘面的時刻,探索鐘面半點指針的規(guī)律;第二組通過觀察和操作,在老師的幫助與輔導下能讀出鐘面的時刻,理解半點指針的規(guī)律;第三組通過觀察和操作,在老師的幫助與輔導下能指出半點指針的規(guī)律,可以跟讀鐘面的時刻;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教育幼兒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反思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為活動是基本成功的,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獲得了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

  1、充分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 在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里,已經(jīng)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做課間操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幼兒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幼兒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jīng)驗基礎。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先讓幼兒看鐘面的時刻,再想一想半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幼兒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6,時針最后走過數(shù)字幾,就是幾點半?!钡囊?guī)律。

  2、充分體驗“生活數(shù)學”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本課的活動中,我注重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安排了“說說你在這個時間正在做什么”把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幼兒體驗“生活數(shù)學”。

  總之,在課堂活動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情境,讓幼兒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shù)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本次活動過程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際接受能力來設計的,活動中孩子和教師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動的效果較好。

45、大班科學教案《東西不見了》反思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東西不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guān)。

  3、通過實驗活動,激發(fā)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感知溶解的特性。

  難點: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guān)。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只玻璃杯、鵝卵石。

  2、幼兒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每組三種實驗材料,分別為面糖、砂糖、方糖;每組一盆溫開水、一盆涼開水。

  3、袋裝果珍、泡騰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觀察引導,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一顆鵝卵石,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

  (2)請幼兒思考:鵝卵石在水中沒發(fā)生什么變化,那么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二、基礎部分:

  1、組織幼兒觀察了解實驗用品。

  (1)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著什么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nèi)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樣子(形狀),什么顏色,什么滋味?(豐富詞匯:結(jié)晶體、固體、粉末狀)。

  2、開始做實驗。

  教師預設問題,把這些糖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那一種糖會先溶化?

  實驗一: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么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后,又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糖化的快。

  (3)指導幼兒做記錄,那種糖化的快,用數(shù)字1、2、3表示。

  (4)幼兒將自己配制的飲料喝完,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jié)果?;淖羁斓奶鞘鞘裁葱螤畹?,最慢的呢?

  教師小結(jié):一些物質(zhì)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xiàn)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體的溶解與水的形狀、大小有關(guān)。

  實驗二:

  (1)讓幼兒取一種糖放入兩個碗中,一個加涼水,一個加溫水。引導幼兒觀察,那個碗里的糖化的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并請幼兒講解自己的試驗結(jié)果。

  教師小結(jié):可溶于與水的物品,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guān)。

  3、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么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溶解后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鹽、味精、調(diào)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師小結(jié):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fā)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活動延伸:

  生活經(jīng)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還能夠溶解在水里?請幼兒回家嘗試,與同伴交流分享經(jīng)驗。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又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戲性的內(nèi)容。整個活動的步驟比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強,操作過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現(xiàn)象,進而發(fā)展發(fā)展幼兒的思維和語言,激發(fā)求知欲。在整個活動進行中,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現(xiàn)象,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